杂志精选》宝贝一到晚上就痒到不行! 异位性皮肤炎家长该知道的事

(图/ 婴儿与母亲提供)

近十年来异位性皮肤炎俨然已成为孩童最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症状,根据研究显示,孩童的异位性皮肤炎盛行率从1974年的1.4% 至2019年为11.3%,盛行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典型异位性皮肤炎的孩子一到晚上就出现搔痒难耐,甚至抓到破皮流血,常让为人父母心疼不已!

根据台湾儿童过敏气喘免疫及风湿病医学会的资料,台湾历年来年包含International Study of Asthma and Allergies in Childhood(ISAAC)在内的研究显示,孩童的异位性皮肤炎盛行率已从1974年的1.4%,1994年为5.2%,至2019年为11.3%,可见异位性皮肤炎盛行率已有逐年升高的趋势。长庚纪念医院皮肤科医师陈俊宾指出,异位性皮肤炎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确实的病因仍不明,但一般认为与患者的遗传体质与环境刺激因素有关。

50%的病人在1岁内会有症状

婴幼儿是异位性皮肤炎的好发时期,从几个月内小婴儿就有可能会发病,而大部分的病人通常在五岁前就会出现病征。异位性皮肤炎通常从婴儿时期开始发病,约80% 的病人在5 岁前会有症状,其中约50% 的病人在一岁内会有症状。晚上会出现严重的搔痒和反复发作是异位性皮肤炎的主要特色。搔抓会增加皮肤的发炎反应,进而导致更严重的皮肤伤害。食物(牛奶、鸡蛋、花生、坚果、鱼、硬壳海鲜等)、吸入性过敏原、细菌感染、皮肤干燥、过度流汗和外在刺激物(动物皮毛、肥皂、化妆品、香水、清洁剂等等)都会增加搔痒的程度。

婴儿时期以急性表现为主

大部分的病人不管于哪个阶段,皮肤都会干燥且没有光泽。陈俊宾医师进一步表示,皮肤表现的型态和分布随着病人年纪和疾病的活性而变化。异位性皮肤炎通常在婴儿时期呈现急性表现,较常出现在两颊、前额、头皮、脖子、躯干和四肢伸侧;包尿布的地方通常没有病灶。年龄较大的孩童病灶则多出现在肘凹、耳垂、腕关节及膝关节等皮肤皱褶处。部分患者的异位性皮肤炎会随着年纪增加而消失,不过这类的病人长大之后,皮肤接触刺激物后会较易发痒及发炎。

异位性皮肤炎的三种病灶

在异位性皮肤炎的病人身上可以同时存在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的病灶,急性期以强烈的搔痒和红斑性丘疹为主;亚急性期因搔抓而常见有合并破皮且脱屑的红斑性疹子;慢性期因长期反复发作则以苔癣化、增厚及纤维化的皮肤表征为主。临床上急性或慢性期病灶有时不易区分,但借由视诊及触诊能发现相异处,常常慢性期同时合并急性恶化病灶。

不过当婴幼儿出现皮肤反复过敏发炎的状况,仅凭这点并不能判定为异位性皮肤炎。陈俊宾医师说明,目前异位性皮肤炎通行诊断指引是将病征区分为主要项目与次要项目,必须在主项目与次项目中各符合三项才能确诊为异位性皮肤炎,若没有达到诊断标准,只能说孩子可能有过敏或异位性的体质,将来也有可能演变成异位性皮肤炎。

异位性皮肤炎治疗方式

异位性皮肤炎的治疗包括局部及全身性治疗。

局部治疗

保湿剂:保湿是最重要的治疗方式,可以改善干燥或搔痒症状,可于洗澡后涂抹,建议一天至少两次。选择保湿产品时可先咨询医师,并遵照医师指示使用。

局部类固醇:局部类固醇也有多种剂型(如软膏、乳霜、乳液等),请遵照医师指示使用外用涂抹,一天最多两次。可能导致皮肤萎缩、血管扩张、出现皮肤扩张纹、痤疮等副作用,使用时应监测皮肤状况。

局部抗生素:若皮肤有轻微感染,医师可能会考虑使用局部抗生素治疗,或以局部类固醇加上抗生素的复方制剂治疗。使用抗生素时应留意皮肤过敏问题,也要注意不要长期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局部免疫抑制剂:包括tarcrolimus(普特皮)、pimecrolimus(医立妥)软膏、Crisaborole(适健肤),涂抺于病灶部位,使用时常有灼热刺激感。医立妥及

普特皮,由于效果不错又无类固醇副作用,可安全使用于两岁以上的患者,而医立妥2021年在台湾食药署已经通过三个月大以上孩童的临床使用适应症。

全身性治疗

抗组织胺:可改善皮肤搔痒,避免因搔痒而影响睡眠品质,每个人对抗组织胺

的反应及效果不同,医师可能依照患者的治疗情况更换不同的抗组织胺。

全身性类固醇:效果快速,可是一旦停用就容易复发,适合短期使用,一般用

于急性发作时;长期使用易导致骨质疏松、变胖等问题。

全身性免疫制剂:成分可能包括methotrexate、azathioprine、cyclosporine 或mycophenolate mofetil,适合短期使用,且应给予最低有效剂量,可能影响肝肾功能,需留意白血球的变化。

全身性抗生素/其它抗微生物制剂:口服或注射使用,只在有严重续发性感染时使用。抗生素易产生抗药性,一般使用不超过两周。

生物制剂:异位性皮肤炎与发炎反应有关,目前研发出的多项生物制剂,可有效抑制细胞激素引发的发炎反应,适用于中重度异位性皮肤炎成人患者,可与局部类固醇或不与局部类固醇合并使用。

维持良好生活品质 从日常照护做起

异位性皮肤炎是可以被有效控制及改善的,陈俊宾医师强调控制病情不能全部只依赖药物治疗,日常生活的照护将大大影响治疗结果。他建议从皮肤照护及居家照护两大方面下手,一起为皮肤打造防御力。

皮肤照护原则

保湿:皮肤保湿是照护异位性皮肤炎最佳方式。在洗澡水中加入沐浴油等洗剂

洗完澡后尽快抹上保湿乳液等润肤剂。避免长时间待在冷气房,或在在房内放置湿毛巾提高湿度。保湿是最重要的治疗方式,可以改善干燥或搔痒症状,可于洗澡后涂抹,建议一天至少两次,选择保湿产品时可咨询医师,并遵照医师指示使用。

避免刺激:搔抓造成的皮肤伤害会让皮肤释放出发炎相关细胞激素,不但恶化发炎情况,也会让患部更痒。建议可用绷带包裹住发痒部位,以免抓伤;使用无香精、低防腐剂的润肤乳液;尽量穿棉质衣物,避免穿合成材质或毛料衣物;流汗后尽快清洁擦干。

保持清洁:异位性皮肤炎患者的皮肤较脆弱,若又有破损时,就容易发生感染。因此建议尽量保持皮肤的干净清洁。每天洗澡,且不要用太热的水洗澡;使用较温和的沐浴用品及清洁剂。

湿敷疗法:在涂抹药物或保湿剂后,先用湿的纱布包扎,再用干纱布或弹性绷带固定。湿敷疗法具有避免搔抓、加强保湿、增加药物吸收等好处。

(图/ 婴儿与母亲提供)

居家照护原则

避免接触过敏原:异位性皮肤炎患者可能因接触过敏原而产生过敏反应,加剧皮肤炎症状。保持环境清洁,减少灰尘及尘螨等过敏原,家中被套或寝具应定期清洗,尽量避免使用地毯或厚重窗帘,少接触到宠物皮屑、绒毛玩具、花粉等。

维持良好环境:不适当的环境可能会诱发异位性皮肤炎的发生。保持空气流通,降低室内的空气污染物;维持适当的湿度,避免皮肤干燥;控制温度,气温剧烈变化会影响皮肤炎症状。

最后陈俊宾医师也提醒一旦发现皮肤化脓及发烧、发冷、意识昏迷、休克等严重情形时,一定要立即就医。

Profile

陈俊宾医师

现任:长庚医院皮肤部主治医师

长庚医院医学美容中心主治医师

卫福部桃园医院皮肤科兼任主治医师

专长:湿疹、异位性皮肤炎、过敏、干癣、自体免疫疾病、青春痘、荨麻疹、皮肤肿瘤外科癌症、医学美容、微整型

本文作者:邱明瑜

(本文摘自【婴儿与母亲】2022年9月号)

【婴儿与母亲】2022年9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