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性皮肤炎没发作不代表病好了 必知不发病的黄金定律

台大医院表示,目前临床口服新药,帮助控制异位皮肤炎,不过控制病情最重要是生活习惯,熬夜是大忌。(示意图/Shutterstock)

台大医院参与一项18国跨国临床试验,证实最新一代口服JAK抑制剂能有效治疗中重度异位性皮肤炎。不过医师提醒,异位性皮肤炎难断根,皮肤上没有病灶不表示完全痊愈,病患仍应做好基础保养,每天擦保湿剂、不熬夜等。

台大医院日前发表异位性皮肤炎治疗药物最新临床试验结果主治医师朱家瑜表示,台大医院参与一项全球18国共同执行的第3期新药临床试验,获得突破性研究成果。这项试验是使用最新一代口服JAK抑制剂来治疗中重度异位性皮肤炎,全球收案838人,其中台湾16人,在接受连续每天口服药物治疗12周后,有高达7成病患达到病灶分数改善75%的目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7%,也优于现有最新的注射型生物制剂的58%;在严重搔痒的抑制效果上,JAK在使用2周后也有明显止痒的疗效。而且这个药物的副作用恶心长痘痘,都是轻微副作用,没有病患因副作用退出试验。

台大医院皮肤部共有朱家瑜、詹智杰乌惟新卓雍哲4位医师参与此跨国研究,发表突破性成果于国际知名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期刊主编与审查者赞赏这项研究提供了最新的口服免疫药物治疗中重度异位性皮肤炎的有效证据

异位性皮肤多在5岁前发病,没有及早控制,可能演变为成人型异位性皮炎。(示意图/Shutterstock)

●台湾估计200万人有异位性皮肤炎

异位性皮肤炎是最常见的慢性反复发作的皮肤发炎疾病,会造成病人全身严重搔痒、红肿发炎、流汤流水或干燥脱屑,同时伴有过敏鼻炎气喘等过敏疾病。

朱家瑜说,异位性皮肤炎通常在婴幼儿时期开始出现临床症状,全球儿童中大约10~20%有此病,国外研究显示,大约有50%的病患是在1岁前发病,另有30%病患则在1~5岁发病,虽然随着年龄增长,不少人病情逐渐改善,但成年后仍有大约2~3%的人仍需与异位性皮肤炎奋战。

「异位性皮肤炎好像进行曲,没有及早控制,后面可能愈严重,」朱家瑜说,随着病情继续进展,演变为成人期异位性皮肤炎,皮疹会愈来愈粗厚、病灶也会逐渐出现苔藓化、痒疹或恐龙皮、鳄鱼皮般的外观

「很多人认为异位性皮肤炎只是一个会痒的病而已,长大不是就好一半以上了吗?为什么要这么努力治疗?」朱家瑜说,因为成人期异位性皮肤炎严重时全身几乎体无完肤,病患常因伤口感染或蜂窝组织炎感染住院,甚至气喘发作必须住院。对病患求学、就业、交友都会造成很大的困扰,对身心及生活品质影响非常大。台湾异位性皮肤炎患者,以盛行率10%推估,大约有200万个患者,其中成年型大概10多万人。

朱家瑜指出, 3年前生物制剂问世后,异位性皮肤炎终于达到至少75%的疗效,「我们希望能够更好,所以5年来我们一直积极参与新药临床试验,」在新药JAK研究结果出来前,医界普遍认为现有生物制剂已提供中重度异位性皮肤炎最有效的治疗,JAK的试验结果改变医界的认知,参与试验的患者甚至有13%治疗到皮肤看不到病灶。

朱家瑜说,他治疗许多异位性皮肤炎病人,从来没有人治疗到全身病灶都消失,顶多到「这里还有一点痒、那里还有一点疹,」但这次有好几个参与临床试验的病患回诊表示,「医生,我不知道要给你看哪里,因为我身上完全没有病灶了。」病患很惊喜,觉得不用再吃药也不用再擦药

●异位性皮肤炎难断根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是黄金定律

「过度发炎的体质不会因为吃了药过敏体质就不见了,」台大医院皮肤部主治医师詹智杰提醒,过敏体质很容易被危险因子诱发发炎反应,以异位性皮肤炎来说,「临床上看起来好好的皮肤,真的去做切片,可以看到其实里面已经有发炎细胞等在那边准备发炎。」

看起来好好的不表示病已经真的好了,预防发作最好的方式就是每天做好基础保养,包括每天为皮肤擦上保湿剂、保湿乳液,预防后续过敏源入侵,以及维持良好生活习惯,「不能够因为看不到病灶就开始放肆。」

詹智杰说,异位性皮肤炎病患要有正确认知:我要习惯我有异位性皮肤炎,我需要调整生活模式,学习与疾病和平共存。当然有新的药物来辅助,可以让生活过得很舒服很自然。

异位性皮肤炎跟饮食比较无关,但是跟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关联大。对异位性皮肤炎来说,皮肤干燥是一个恶化因子,所以有病人冬天因皮肤干燥病情恶化;汗水也是一个刺激,所以有病人夏天病情严重,病人可以依生活经验得知自己什么时候比较严重。但即使比较不严重的时候,基础的保养也要做好做满。异位性皮肤炎天生皮肤就偏干,所以每天都要擦保湿剂,修复皮脂膜。

「压力本身也是诱发免疫失调的重要因子,所以生活作息一定要正常,不要熬夜很重要,」詹智杰说,他追究不少病人病情恶化原因,都是熬夜,因为熬夜会影响自律神经,进而引起免疫系统的一些变化,所以很难熬夜后皮肤还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