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精选》漫游西拉雅 玩赏废墟的华丽变身
西拉雅国家风景区官田游客中心里,弧型建筑体的设计灵感,来自西拉雅族的祀壶文化。(图/庄坤儒)
随着国际旅游复苏,台湾也张开双臂,迎接旅人来探索地方之美。这回,《光华》前进西拉雅国家风景区,探访具永续概念的景点:旧军事训练场化身景观绿建筑;乡村废墟加上新意,成了有美感的大型游戏场;荒废槟榔园变身生态农场;还有偏乡社区用漂流木打造提琴小镇。看看他们如何让废墟逆袭,把闲置空间变得好看又好玩。
位于台湾西南部的西拉雅国家风景区,地貌丰富,有温泉、恶地,还有多座水库,辖区横跨台南、嘉义,幅员广大,是全台第二大风景区。西拉雅的命名,源自长居于此的原住民──西拉雅族。如今,西拉雅国家风景区里仍散居着数个西拉雅的部落,也保有西拉雅族特有的信仰中心暨议事聚会场所──公廨。为拥有秀丽景致的风景区,增添丰富的人文色彩。
官田游客中心以代表稻浪及水库波光的黄色,搭配西拉雅族服饰常见的红色、藏青色,点缀窗框,营造活泼氛围。(图/庄坤儒)
在绿建筑里阅读西拉雅
若想认识西拉雅族,位于台南的西拉雅国家风景区官田游客中心,可作为入门砖。这座2020年启用的绿建筑,外观设计融入西拉雅族的元素,广场上方的采光天井,灵感来自西拉雅族的十字绣工艺中常见的八瓣花,墙面也以错落的八瓣花点缀。而游客中心的弧状建筑体,则是取材自西拉雅族的祀壶文化。以阿立祖(Alid,西拉雅语的祖先、祖灵之意)为信仰核心的西拉雅族,会用瓶、瓮、罐等「壶体」盛装水或酒来祭祀,因此祀壶为西拉雅传统文化的特征,而被称作「拜壶民族」。
除了将西拉雅族的元素融入建筑外观,游客中心里还设有西拉雅文化的常设展区,介绍西拉雅族的历史、信仰、饮食、风俗等,并展示服饰与工艺品,走一趟,就能更加认识西拉雅族。
这处占地11公顷的园区,原是停用多年的野战训练场,管理处保留原有的丘陵地形,并利用地势的高低起伏,以半覆土的型式将行政中心巧妙地建造在仿佛地下层的一楼,游客则能从入口处顺着地势直达二楼的游客中心。三楼则有瞭望台,视野开阔,可将户外广场尽收眼底。园区的大草原上有着SIRAYA(即西拉雅)字样,以及梅花鹿的装置艺术,象征早年嘉南平原鹿群遍布的意象,是旅客必拍景点。一旁的步道串联广大腹地,种有苦楝树、风铃木、落羽松等,四季皆有不同风情,十分适合散步、野餐。
西拉雅国家风景区游憩课课长张丽君表示,这几年管理处结合山海圳国家绿道,举办健行及自行车活动,也规划一条菱波官田自行车路线,鼓励亲子同游。沿线景点有八田与一纪念园区、乌山头水库等,可欣赏有「菱波仙子」之称的水雉在菱角田翩翩起舞,了解八田与一开垦嘉南大圳的故事,细细品味官田的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
农村里的跳岛旅行
距离官田游客中心约十分钟车程,我们来到邻近台南艺术大学(简称南艺大)的大崎村落创艺基地。这处像是动画《神隐少女》的村庄,看似普通农村,路上只有寥寥几人和颓圮的古厝;然而,只要走进村里的问路站「艺农号」,索取游戏地图,便仿佛打开结界,带人进入「村是游戏小岛」的奇幻世界。
跟着游戏地图的指引,穿梭在老屋之间的小径,等在转角的,是精心设计的童趣体验。像是「跳岛123」可以掷沙包玩大富翁,看看谁先到终点;「飞越投石器」比赛把球丢得远;「山沟叠叠乐」则有色彩缤纷的大型叠叠乐,大人小孩玩得不亦乐乎;其他还有打弹弓、套圈圈、弹珠台等。而且这些设施,多是取材自改造老屋的废料,水管、木条钉成投石器,彩绘废弃蒸笼,挂在满是藤蔓的墙上,就成了可装饰的标靶。这些创意,让大崎有了不一样的农村风景,到处盈满笑声。
发想这童趣计划的推手,是自诩「艺农」的两名青年林建叡与罗婉慈。「种米的是稻农,种水果的叫果农,我们生活在村落里,以艺术耕耘社区,『种』好玩的艺术,不就是艺农吗!」林建叡如此定义。原本就读南艺大建筑所的他们,学生时期就参与大崎的社区营造。林建叡的硕士论文,即是改造村子里历史悠久的中山堂。这座日治时期作为集会布达的木造空间,经林建叡从设计、募款、改造,被活化为社区图书馆。如今也成了游戏小岛的手作教室,让游客到村里采集自然素材,动手做一个结合农村地景的弹珠台。
林建叡(左)与罗婉慈(右)活用建筑专长,将大崎的农村废墟改造成好玩的游戏体验。(图/庄坤儒)
定义废墟新美学
林建叡表示,1920到30年代为了建造乌山头水库,原本居住在水库原址的居民迁出,才逐渐有了大崎聚落。随着时代变迁,大崎人口外移,空屋逐渐成了废墟。然而,颓圮的三合院,反倒让林建叡和罗婉慈发挥所长,在一连串老屋改造行动中,摸索如何从社区图书馆出发,延伸到整个聚落的营运。2020年,改造闲置碾米厂的「艺农号」开张,以选物店的概念展售在地物产与工艺品。游戏小岛的体验也从艺农号出发,到村子的各点游玩集章,再回到艺农号兑换冰淇淋,或是品尝在地农产制作的鲜果冰。林建叡笑说,有时候还能从艺农号的窗前,看到村民为芒果树套袋、采收。仿佛欣赏质朴的农村实境秀,令游客感到惊喜。
跟着林建叡、罗婉慈在村子里逛上一圈,每座废墟都有故事,像是一间从水库里的祖厝拆下屋梁,再到大崎重新以编竹夹泥墙搭建的老屋,乘载着大崎开垦的历史,团队计划保留老屋的纹理,作为见证大崎文史的展览空间。不强调修旧如旧,而以更开放的想像改造成游戏场,例如,屋顶塌陷的老屋,不加盖屋顶,而是结合溜滑梯,拆除危险结构,赋予新的机能,废墟就有了新生命。惜物的他们,经常在老屋里挖宝,裁缝机、收音机等,成了艺农号的装饰;被卸下的红瓦片,罗婉慈发想了古瓦杯垫、植栽挂板等手作课程,让旧物的价值得以延续。
擅长资源整合的两人,有意在今年秋天举办艺术季。林建叡表示,日本濑户内海艺术季有海、新泻的大地艺术季有山,而大崎邻近乌山头水库,有山有水还有水库上小岛,更有南艺大的艺术资源,或许可以在水库小岛做艺术装置,然后搭船巡礼……,各种天马行空的想像都是可开展的项目,大崎绝对有办艺术季的量能。从水利人文、农村文化再到艺术创意,大崎的魅力值得探访。
槟榔山蜕变探索乐园
常言道:「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位于嘉义中埔的筑梦森居生态农场,原是荒废的槟榔园,过去因为除草剂的使用,土地上只剩槟榔树和枯草;然而,刘朝维、汤怡枫夫妇十多年的悉心整理、复育,如今生态丰富、蝶舞翩翩。
「你看,黄裳凤蝶的幼虫正要化蛹,就像是用绳子把自己绑起来。」叶梢上长得像豌豆的东西,其实是水青粉蝶的蛹;仔细看,叶子上一颗颗白白的,是台湾黄蝶的卵。跟着刘朝维的生态导览走逛园区,他一下捉了只桦斑蝶,介绍牠卷曲的口器,采蜜时会伸长探进花里;不一会儿又抓了红纹凤蝶的幼虫,让我们闻闻牠吓唬敌人的臭角,摸一摸看起来尖锐,实则柔软的肉棘。「蝴蝶的幼虫其实没有毒,只有摸到少数毒蛾的幼虫才会让皮肤肿痒。」刘朝维总会这样分享着毛毛虫被人类误会的故事。「生态需要有人引导」是他营造环境教育场域的初心,因为唯有让大众认识自然,才能发自内心保护这块美丽的土地。
怀抱着与环境永续共生的想法,夫妻俩种了各式食草、蜜源植物,马蜂橙、马兜铃、长穗木、高士佛泽兰等,也种下肖楠、茄冬等,涵养土壤水分。园区里还有棵被刘朝维戏称「会打呼的树」的彩虹桉,此树种生长速度旺盛,树皮会不停脱落,而且随着岁月树皮的颜色会越来越缤纷。刘朝维总爱邀请大家贴近树干静心聆听,水分经由维管束运输,发出呼噜噜像是打呼的声响,仿佛里头躲了群辛勤工作的小精灵,充满生命的喜悦。
当自然生态被重建,园区里能听见盘旋在天空的大冠鹫,果子狸会跑来波罗蜜树觅食,而地上不时出现的土堆,则是鼹鼠在地底生活的证明。鼓励人们亲山近水,刘朝维将筑梦森居当作山林教育的场域,带着大家溯溪、攀树,夏天还能到一旁的沄水溪玩漂漂河,即使不谙水性,也能开心体验溪流的乐趣。刘朝维还以朴门工法建造生态窑,让民众用在地食材动手做披萨,摘菜、擀面通通自己来,就连挑食的孩子,也能自动把讨厌的蔬菜吃光光。「建筑孩提时的梦想,在森林里居住。」是刘朝维取名为筑梦森居的期待,他与太太精心准备的体验活动,让这片荒芜的槟榔山,蜕变成大人小孩都能开心探索自然的乐园。
刘朝维(左)与太太汤怡枫(右)在废弃的槟榔园里筑梦,打造大家能开心探索的自然乐园。(图/庄坤儒)
漂流木小提琴点亮小镇风景
人口外移、老化是许多偏乡的境遇,然而,西拉雅国家风景区里的曾文水库旁,却有座以漂流木小提琴闻名的小镇,用制琴工艺作为亮点,不仅离乡的孩子回来了,外地人、外国人也受到吸引而汇聚。
「我们这里可以欣赏水库的秀丽美景,还能近距离感受老鹰俯冲抓鱼的震撼,或是到山猪岛看看被歌剧吸引的野生山猪……」嘉义大埔的和平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吴倚豪热情地介绍家乡的游程。故乡虽美,他却总觉得少了什么,直到一次友人在水库旁即兴的小提琴演奏,他像被雷打到,原来音乐就是他在找的答案。
有意师法义大利的克雷蒙纳,以制琴工艺带动地方发展,吴倚豪表示,欧洲的提琴板材多是白松木,台湾的森林多样性丰富,论制琴材料一点也不会输,而大埔每逢大雨就有许多来自阿里山的漂流木,具有发展提琴小镇的潜力。于是他邀请制琴经验丰富的小提琴家黄圣彦来教学,一周三天的制琴课,让原本务农的居民们有了不一样的生活风景。
几年下来,大埔和平村的漂流木小提琴名声逐渐传开,不少民众前来学制琴,因而被当地的景致与生活氛围吸引,从跨县市通勤,最后甚至选择移居到大埔。当地的长辈还组了提琴乐团,经常在台湾各地公益演出,号称大埔小虎队。未来,还将成立提琴故事馆,把那些刻有山猪头、老鹰,彩绘着每把制琴者故事的小提琴,作为展示。提琴小镇不卖琴,而是用琴串起人与人的连结,期盼更多人走进小镇,看见在地的暖心风景。
筑梦森居里有棵「会打呼的树」,凑近聆听,水分经由维管束运输,发出呼噜噜的声响,满是生命的喜悦。(图/庄坤儒)
本文作者:陈群芳
(本文摘自《台湾光华2023.02》)
《台湾光华2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