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精选》煤气灯效应

煤气灯效应。(图/读者杂志提供)

「煤气灯效应」这个词来自1944年的老电影《煤气灯下》。女主角宝拉继承了姑妈的遗产,刚刚结婚,但她不知道,她心爱的丈夫一心要侵吞她的财产,想要把她逼疯。对方的办法非常巧妙、恶毒:第一步,把宝拉跟正常的社交网路隔离开,不让她出门;第二步,让宝拉以为自己脑子有问题。他刻意操纵煤气,让煤气灯一闪一闪的,宝拉看见了,他却说煤气灯没闪,是宝拉看错了,是她的脑子有问题。

宝拉当然是正常的,但因为太相信丈夫,又加上跟外界没什么接触,就逐渐丧失了判断力,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记忆了。如此下去,她真的变得脆弱、健忘,精神也有点儿错乱。幸亏电影里出现一个警探,他发现男主角的行为很奇怪,然后进入屋子调查。他向宝拉保证,自己也看到了煤气灯变暗,宝拉这才恢复了理智。

煤气灯效应其实就是精神控制、精神虐待,也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PUA*」。当然,电影里的丈夫很邪恶,而现实生活中的精神控制者更隐蔽,更不容易被发现。

小说里也有很多类似的关系。以前人们可能只是觉得这样的关系不太正常,带点儿悲剧色彩,但从煤气灯效应的角度看,就会恍然大悟。

比如李安拍的电影《色戒》。这部电影改编自张爱玲的同名中篇小说,改编得非常成功,几乎重构了原来的故事。尤其是邝裕民这个配角,在小说中原本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却被李安加重了戏份,推到前台。

邝裕民对王佳芝用的就是典型的煤气灯效应。

先来看王佳芝。她的母亲去世得早,父亲再娶,她跟舅妈一起生活。可想而知,她很孤独,虽然长得好看,但自我很弱小,属于低自尊人格,极度渴望被爱与他人的认同。请注意,这往往是一个人被精神控制的关键点。

邝裕民学长,英俊,口才十分好,又是学生领袖,交际面广。他好发议论,上纲上线,说起话来慷慨激昂。他说同学们演话剧「是为抗战出力,军人在前线拚死杀敌,这个岛上的人却悠闲过日子,我们要敲锣打鼓把他们唤醒」。王佳芝被忽悠得一愣一愣的。王佳芝的舍友清醒一些,说邝裕民这个人太强势了,王佳芝还替他辩护:「他真的很热心。」

邝裕民鼓动自己的同学暗杀易先生,说「杀人比演话剧厉害」。但王佳芝虽有朴素的家国情怀,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大学生,没这胆量。邝裕民表现得一脸落寞,王佳芝马上觉得自己错了,于是就答应去冒险。不过,中间出了差错,任务无法再进行下去,邝裕民又一脸悲愤,声言自己去刺杀,王佳芝心疼死了。于是,迎接王佳芝的只有悲剧命运。

邝裕民一上来就占据道德高地,贬低王佳芝;一旦王佳芝有所犹豫,他就表现得很伤心,甚至要去送死,这是示弱,也是情感要挟;同时,王佳芝认为这些都是自己的错。

这不就是典型的精神控制吗?

看完《色戒》,我们再来看《金瓶梅》,西门庆和李瓶儿的关系也相当不正常。在这本书里,每个人都有道德瑕疵,都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好人,但李瓶儿尤其令人感慨。

李瓶儿对自己的两任丈夫都心狠手辣,但嫁给西门庆后像变了一个人,贤良淑德,对西门庆百依百顺,对恶毒的潘金莲也是各种忍让。有人说,这种改变太突然了,显得不太真实。

其实,这是因为二人的相处模式从新婚之夜就发生了质变。李瓶儿很有钱,也见过世面,西门庆对她还是不敢怠慢的。但她嫁过来的前三天,西门庆一直没去她屋里,李瓶儿大哭一场,上吊自杀。被救过来后,西门庆就拿着马鞭子来了,骂她不等自己就另嫁他人。李瓶儿跪在地上,哭着说自己错了,又表白自己有多爱西门庆。

其实李瓶儿有什么错呢?本来商量好了婚期,西门庆家出了点麻烦事,一个多月没任何消息。李瓶儿六神无主,才被蒋竹山插了一脚,嫁给了他。但西门庆上来就给李瓶儿一个下马威,李瓶儿自然矮了半截,自认都是她的错。

在美国心理医生罗宾‧斯特恩所着的《煤气灯效应》这本书里,作者把精神控制者分成三个类型,其中之一就是魅力型。邝裕民是魅力型,西门庆属于魅力型和威权型的合体。

还有一类是好人型的精神控制者。《红楼梦》里的袭人就有这个特性。她劝宝玉读书上进的方式:一是发展亲密关系,照料宝玉时无微不至;二是用尽一切办法去劝,还以自己要离开要挟宝玉。不过宝玉的人格比较独立,袭人劝,他就哄回去,自己该干啥干啥。

精神控制无处不在。它不一定发生在两性之间,还存在于工作、家庭关系中。我一直觉得金庸小说里的黄药师,很会搞精神控制。你看他的弟子都对他死心塌地,犯了错误的是梅超风和陈玄风,结果曲灵风、陆乘风等师兄弟无辜遭连累,被挑断了脚筋,可是他们也都无怨无悔。师徒情深自然很好,可这让一方丧失自我的做法,不值得赞美。

我们分析了几部小说里的人物,就会发现煤气灯效应无处不在。为什么我们会被精神控制?因为「它其实是利用了我们最深的恐惧、最急切的担忧,以及内心深处对被理解、被欣赏和被爱的渴望」。当你太在乎一个人的评价时,你就很难坚持自己。

怎样辨别你是否已被精神控制了?首先,你经常失去自己的判断;其次,你跟对方相处得并不开心,但说不上来对方错在哪里。另外,对方经常对你进行负面评判,比如你太敏感了,你太幼稚了,你花钱太大手大脚了,你太健忘了,等等。如果你有以上遭遇,很有可能已经遇到了精神控制。

再看《煤气灯下》这部电影,丈夫给了宝拉一枚胸针,看她放到手提袋里,然后偷偷拿走,接着,再向她要胸针。宝拉找不到了,但是,她清楚记得自己把胸针放进手提袋里了。于是,丈夫下定论说:「亲爱的,你可真健忘。」宝拉说:「我并不健忘。」但随着类似的情况频繁出现,她就开始怀疑自己了。

打个比方,当你的男友错误地指责你跟男同学太随便,你大可以哈哈一笑,置之不理,因为你知道自己并不随便。但如果你开始争辩:「不,你说错了,我不是随便的人。」那你就落入了陷阱。解决这种困境的办法,就是不要跟对方争论自己非常确定的事。不争论,对方就玩不下去。

《煤气灯效应》的作者也告诉我们该如何逃离精神控制:第一,不要问自己「谁是对的」,要改问自己「我是否喜欢被这样对待」;第二,放弃做「好人」的执念,尽力就好;第三,不要争论你确定的事实;第四,永远对自己做出真实的评价;第五,停止和你的「煤气灯操纵者」争论;第六,允许自己生气,但别卷入关于你的感受或你的意见是否值得被聆听的争论。

我认为,要让自己有正常的社交和爱好,不要把自己的人生跟某一个人捆绑得太紧;同时,保持自我省察,懂得分辨哪些人是真正值得信赖的朋友和亲人。

(千帆/摘自微信公众号「刘晓蕾的红楼梦」,本刊节选,图/黎青)

本文作者:刘晓蕾

(本文摘自《读者杂志04月号》)

《读者》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