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精选》高雄版华灯初上 盐埕流金岁月

盐埕以消费文化为基础发展,1930年代到70年代从日治时期到美军协防之间,上演着高雄版的《华灯初上》。(图片提供/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

因应日治时期都市计划,盐埕从白皑皑的晒盐场,一跃成为南台湾首条欢乐街。延续至二次战后美援时代,盐埕更是汇集了风华万种的花街、商店内各式各样琳瑯满目的舶来品,以及美式风情的爵士乐和西餐厅。在历史浪潮推波助澜下,一起回顾盐埕埔如何走上南台湾的潮流伸展台,写下属于高雄版本的华灯初上。

身穿水手服的美国大兵走在高雄大街上,理发店、餐厅等商店招牌以中、英文书写,迎接海外水手与下岗位的美军光顾,招揽顾客的三轮车、穿着合身洋装打扮入时的酒吧小姐,60年代的老照片捕捉盐埕往昔热闹风光,让人一窥昔时高雄最大花街的盛况。

早在日本时代,盐埕就是汇集高级料亭、剧院、百货商场的欢乐街。20世纪初期台湾总督府进行打狗筑港工程,将盐田改造成街道井然有序的新兴开发区,历经十多年发展,1940年代后便取代鼓山区的哈玛星成为高雄行政中心。「在日本政府规划下,哈玛星以银行、公部门、公司行号为主,盐埕则规划为吃喝玩乐的消费商业区域。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所,就是游廓和剧院。」高雄师范大学李文环教授说。

高雄州时期的盐埕就有戏院,当时电影戏剧等艺文活动兴盛。图为1930年日本时代即营运的寿星座,战后改名为寿星剧院。(图片提供/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

以游廓和剧院为代表的消费文化,成为盐埕往后数十年发展的根基,在码头工作的苦力,海上来的船员军人,从上流社会到贩夫走卒都聚集在盐埕,以消费缔造繁荣;高雄剧场、寿星剧院等大小剧院上演着西洋与日本电影、中国味的相声和戏剧演艺。而在当时,花街可是金字塔顶端的消费象征,游廓周遭高级料亭和茶屋、咖啡厅林立,汇集最顶级的料理、最精致的商品以及最流行的艺文活动,「来去盐埕」成为时尚的代名词。

「当时盐埕可热闹的,像是高雄第一间百货公司吉井百货,就在今天的大勇、五福四路口创立。1931年起,高雄州政府相继举办高雄港势展览会、港祭以及海军纪念日等活动,在市街区游行、绕境,在今日爱河举行龙舟比赛,街区商店纷纷打出折扣战,刺激消费。」李文环教授表示。

高雄银座商店街始建于日治时期,战后卖店改为「半楼仔」式建筑,一楼作为店面,二楼以上为居住空间,保有往昔盐埕商场的样貌。(摄影/Carter)

从日治时期开始的盐埕黄金年代,直到战后日本退出台湾依然不停歇,国民政府来台后,来自中国各地的移民和百业来到盐埕,四大菜系餐馆取代日式料亭,中华料理和华灯初上的盐埕夜生活,成为来至高雄移居者的家乡慰藉。不久,韩战爆发,美军驻防台湾,一如容纳世界大船的高雄港,盐埕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消费文化,迎接了第二次黄金期。

爵士乐从美军俱乐部响起,酒吧里美国大兵和穿着入时的小姐出双入对,不时传来中、英文夹杂的谈笑声,如此洋化情境在盐埕却是日常风景。贯通南北的七贤三路是当时著名的酒吧街,一字排开的酒吧挤满美国大兵,还有无数咖啡馆、西餐厅以及提供美军专用的美军俱乐部。跨海来台的兵士们白天驻防,晚上7点下岗位后,酒吧成为他们日常流连的地方,还有来度假的军人与水手,让酒吧街越到夜晚越热闹。

到西餐厅吃牛排,是美军驻防年代传入高雄的饮食文化,1967年开幕的新统一牛排馆原本位于盐埕,当时是约会谈生意最高级时髦的场所。(摄影/Carter)

「当时是戒严时代,盐埕成为距离海港最近的商业区,在极高的关税限制下,船员私下带入交易的舶来品,就在盐埕区兴盛起来。」李文环补充。笔直巷弄里,西服店、名表店,还有贩卖洋酒和香烟、香水化妆品等的舶来品专卖店,上门消费的顾客络绎不绝,从现在留存的高雄银座商店街,还可看到过去的影子。走到宽阔大街大勇路,则是第一间设置电扶梯的大新百货,直到夜晚依旧灯火通明买气旺盛。

盐埕商圈没落后,原有餐馆多转移其他区域,留下传统的小吃老店,金温州大馄饨就是其中一家。(摄影/Carter)

洋味十足的美军俱乐部旁边,是贩卖唱片和乐器的美声乐器行,巷子里商店贩卖美国五爪苹果和洋香烟,附近还有好几间气氛优雅的西餐厅。「美式牛排西餐厅就是在那时候诞生,到新统一牛排馆吃西餐,就是最高级的享受。」除了西餐,李文环笑说:「我太太小时候家人要请客吃饭,都会专程来盐埕,因为江浙菜老正兴、京菜馆厚德福、川菜四川馆和粤菜新陶芳等,最好的中餐厅也都在那里。」

随着时代转变物换星移,曾经喧嚣繁华的盐埕,逐渐从历史舞台淡出,随花街繁荣的盐埕仿佛洗尽铅华,转化为街巷中活力十足的常民气息,自由海派的风气仍旧传承在高雄人心中,盐埕的万种风华以另一种形式,继续璀璨发光。

本文作者:李瑰娴

《高雄画刊》2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