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以服务为导向 李维斌:服务好,基础建设就会好

资讯局长李维斌。(图/记者季相儒摄)

记者陈家祥/台北报导

台北市商业会下辖的「智慧城市新商业委员会」于21日成立,台北市资讯局长李维斌致词时表示,智慧城市的发展必须要「以服务导向」,如果服务做得好,理论基础建设就会好,「没有服务根本没有意义」;台北市透过智慧城市办公室,从民间寻求创意,「政府平台建立起来,由官方中央联系,会比民间去找更快。」

李维斌表示,汲取民间的创意解决市政发展之外,台北市政府也会把好的东西向中央宣传,「这一年多项向中央的科技会报都有很密切的联系,把平台建立起来,由官方的联系会比民间去找更快。」

至于有好的点子时候要怎么提出?李维斌说,很多时候公务员会怕,民间的提案会牵扯到图利等很多因素,「会压得公务员不敢做事情」;因此,也许你有很好的提案,但你不要提到公部门来,「公部门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很多提案可以提到智慧城市办公室」,由办公室筛选有没有刚好符合市政的点子。

▲智慧城市新商业委员会主委王令麟。(图/记者李毓康摄)

李维斌表示,筛选的条件,会先标示出「要解决什么样的在地问题?、「问题影响多少市民?」、「民众对什么问题有感?」等,以及同样的问题,「国内外有哪些解决方案?」、「 解决问题需要考虑哪些元素?」、「具体的解决措施为何?」等。

李维斌表示,经过筛选后,接着就会进入「情境规划」。所谓情境规划是,厂商可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会牵扯到几个局处?越多局处相关越好,资讯局会请来各局处讨论;如果每一个局处在这里面都有一个很明确的脚色,公务员就愿意去做,因为这时候已经变成「情境」而不是「产品」,与厂商的距离已经有点远了,公务员比较不会害怕。

接着进入适法性问题。李维斌说,「如果你真的是创新,没有碰到适法性问题有点奇怪,你在框框里做就不会碰到适法性问题,但一旦跳脱框框一定会有适法性问题」,以政府来讲要解决法的问题又很难,我们请中小企业处的政策组做疑义解释。

李维斌表示,疑义解释有三条路可以走,监理沙盒灰色地带解消、弹性创新实证,目前倾向灰色地带解消,透过解释的给指示,公务员才敢做事情,不然我们自己解释每次都是「依权责办理」,这样谁敢去办理?透过中央解释,会有比较明确的说法。

▲台北市商业会21日成立智慧城市新商业委员会,台北市长柯文全程参与,听取产学界意见。(采访撰稿/记者李彦慧摄影剪辑/记者姜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