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肢体痉挛 密集复健防失能
台大医院神经部医师蔡欣熹说明,4成中风患者会在半年出现肢体痉挛。(王家瑜摄)
中风是导致国人失能的主因,4成患者会在半年出现肢体痉挛。台湾脑中风病友协会调查发现,超过6成照护者需要调整工作方式,甚至造成收入减少。医师指出,中风后6个月到1年内是治疗关键期,此时运动能力恢复最快,建议中风半年内可实行高强度的密集复健,待亚急性期结束后,将复健重点回归职场适应或生活自理上,以免过度依赖照护者或家属。
台湾每年至少新增3万名中风患者,钟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大约5年前,33岁的他某天早上起床觉得头昏,直到同事发现他嘴巴歪斜、走路向左偏,赶紧送医诊断为缺血性脑中风。
钟先生表示,除了聘雇24小时看护,上了年纪的父母和妹妹也轮流照顾自己,看到妹妹因此工作照护压力两头烧,他立志要早日重拾生活自理能力,加入急性后期整合照护计划(PAC),3个月后出院时,已经可以拄着四角拐走路、独立搭公车回诊复健。隔年他返回职场,但持续复健希望恢复左手功能,去年注射肉毒杆菌素治疗并搭配规律复健,现在左手已经能拿起水杯。
台大医院神经部医师蔡欣熹表示,中风后由于脑细胞坏死,运动神经失衡,导致肢体张力变强、肌肉紧绷和关节活动度受限,表现方式包括拳头紧握、肩膀内收、足部内翻、前臂旋前,或是手肘、手腕、脚趾屈曲,不仅影响患者复健的意愿及成效,照护者也更费力。
蔡欣熹说明,若停止复健,挛缩可能更严重,甚至永久失去功能,简单的清洁、饮食、穿脱衣服都变得困难。完整的复健计划应采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并行,若经复健、辅具或药物治疗后,上肢至少6个月、下肢至少3个月仍痉挛,影响日常活动,可申请健保给付肉毒杆菌治疗,待肌肉张力减缓后,再搭配积极复健训练,锁定1、2个动作慢慢进步,病人也会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