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视野-从上合峰会看中美对抗的新阵仗

在中美对抗和俄乌战事延烧之际,中俄透过此次峰会「抱团取暖」,也争取到一些盟友站队,借此和美国的「朋友圈」分庭抗礼,也让中美两强之争进入泾渭分明的集团对抗阶段。新冷战已不再仅是专家的预测和辩论,而是既成现实。

一改川普时期采取与中国「单挑」的单边主义战略,拜登上任美国总统之后广结盟友,陆续在经贸、科技、军事和政治拉出围堵中国的层层封锁线,不到两年时间,已筑好一个东西南三方面的包围圈。

对美方而言,在经贸面围堵中国的挑战较大。中国坐拥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出口国地位,与各国经贸往来密切,各国对中国贸易依赖度高,加上中国推行「一带一路」战略,并主导成立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议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偏偏美国在川普时期已退出其主导与中国抗衡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协定),拜登上任之后施展拳脚空间受限。

不过,TPP透过美国重要盟友日本继续传承香火,在2018年进化成CPTPP(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虽然许多成员国与RCEP重叠,但也达到部分与中国抗衡的目的。另一方面,美国另起炉灶,利用2021年10月东亚峰会的场合提出「印太经济架构」(IPEF),并于今年5月在东京启动、9月在洛杉矶召开第一次部长级会议。从IPEF的14个成员名单看,亲美色彩更浓厚,未来可能成为应对中国经济扩张的主要机制。

从科技层面看,中国虽是全球电子商品的主要制造地,但先进技术和设备却掌握在欧、美、日大厂手中。从川普时期发动科技战以来,美国对中国科技大厂的管制和制裁一波波,到了拜登时期,施力有增无减,而且手段升级,从过去针对中兴、华为等特定大厂,改为对晶片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等中国「卡脖子」领域进行打击,效力并扩及海外,影响范围更广泛、杀伤力更大。而为了让此策略达到更大效果,美国透过国内「晶片法案」的立法,以及邀台、日、韩组成「晶片四方联盟」(Chip4),全力围堵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

在军事层面上,随着中国军事实力渐增,加上中美对抗日渐白热化,拜登政府重拾冷战时期的西太平洋地区盟友关系,加强与第一岛链国家的军事合作。另外,美国借重传统的「五眼联盟」(美、英、加、澳、纽)情报分享机制,还强化了2007年发起的「四方安全对话」(美、日、印、澳)的功能,多个面向围堵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南海、台海甚至西太平洋军事动作频繁,而且在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亲俄的立场,以及参与俄罗斯的东方联合军演等,均引发美国的戒心,美国联合盟友在此区域军演的次数和规模不断扩大,较劲意味浓厚。

至于国际政治舞台上,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新疆和香港议题上产生不小摩擦,也是中国近年与欧洲国家渐行渐远的主因,而今年8月初共军以美国众议长裴洛西访台为由在台海军演,又让中国与西方关系持续恶化。由于欧美支持台湾声浪越来越大,包括欧、美、日多国议员相继访台,美国和欧洲议会又通过挺台法案,俨然形成台湾的「同温层」、「朋友圈」。

对于中国而言,此时正需要站在他这边的朋友,于是由中国发起的上海合作组织,便成了它壮大声势的最佳舞台,也因此习近平冒着疫情的风险,专程跑这一趟巩固邦谊。然而,国际局势瞬息万变,俄乌战火也风云莫测,中国能否在国际间站稳阵脚,避免遭到欧美进一步孤立,后续还有很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