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视野-从消费电子概念来看汽车泡沫

2018年谁不搞AI,2019年谁不造晶片,如今2020年快过了,几乎所有耳熟能详的企业都跑去做了这一件大事汽车传统车企、新创造车公司之外,举凡网路巨头、房地产大亨甚至消费电子大厂,都纷纷参上一脚。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舆论已有将汽车纳入消费电子范畴评估偏差,让汽车大梦虚胖。「倘若汽车无法成为消费电子产品,那它的现状一定充满泡沫。」

近期几个消费电子大厂动态十分有趣,一是华为,虽然严格意义上并非消费电子厂,但也是该领域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外界知道华为一直有切入汽车的想法,近日华为终于再完善汽车业务规划,将汽车解决方案并入消费者业务事业群。

另一个是大陆最杰出的消费电子厂商小米,近期小米自IPO后首度透过配售股票、可转换债进行大规模的融资,表示有意扩大业务和生态市场上随之出现了一种有意思的观点,小米是否也要造车杀入汽车战场啦?

确实在几大概念驱动下,汽车产业正处于蜕变机遇期能源网联智慧自动驾驶等蓝图为汽车产业带来美好梦想,也是各国力推的产业与技术方针,特斯拉为首的新能源车、智慧汽车概念股不断飙涨狂欢。

汽车股逐渐的膨胀,市场也从不乏质疑,认为上述概念太过美好、认为产业已经充满泡沫。但有个被忽略的小概念暗藏在细节中,成为造成对当前汽车梦估值判断失真的因素之一,那就是汽车的消费电子化

汽车发展的两大概念中,能源是实打实的,也被列入许多国家政策蓝图中。另一个智慧汽车的概念相对较缥缈,但市场对其的看好程度不输能源,在物联网、智慧化的浪潮推动下,近年大家所幻想的汽车是下一个如笔电、手机贴近生活智慧型产品,承载人性化操作系统的工具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以往的乐视,还是当前的华为,在其物联网产品矩阵「X+1」中,均把汽车放入重要位置,但这是让阵容更加稳固,还是往失衡失序的方向走就有争议。毕竟汽车终究是重资本的产品,要如手机、电脑、部分智慧家居产品般2、3年换一次并不现实,无论是操作系统还是产品设计逻辑上,很难拿当下的智慧型产品模式套用

现在来看,几家走消费电子、网路路线的厂商纷纷在造车路上失利,一定程度印证出汽车套入消费电子概念是一种偏误

无论从消费电子起家还是操作系统、平台起家,不少大企业最终还是无法跨入造车这道难关。回溯到大陆最大的网路泡沫企业之一乐视,从网路企业开始做到3C硬体,业务都发展得可圈可点,但最后法拉第未来仍无法救起整个乐视。消费电子硬体与网路实力兼具的苹果是全球金流最强大的公司,但对传闻许久的投入汽车业务至今也无声无息,很可能只做解决方案而不造车。硬体与供应链实力强悍的华为,如今就算真的投入汽车领域,也喊出坚决不造车,只做解决方案。

故当前无论网路企业还是消费电子企业,与现有车企合作,只着手开发解决方案与系统成为了主流方面,只是笔者认为,市场上仍充斥着将汽车归纳入消费电子范畴的概念,倘若我们可以同意两者产品逻辑注定不同,那市场上注定仍丛生着不少泡沫需要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