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风电逼近家门口

(图/本报系资料照片)

为达成「2025非核家园」目标,政府正大力推动再生能源发展。然而这项政策的推动犹如囫囵吞枣,争议频传,不但严重侵扰海岸、海域、湿地、林地农地山坡地等原有生态体系,冲击景观影响渔民基本权益,也让国土之美大打折扣。尤其严重的是,相关决策的程序正义和社会福祉的关切荡然无存。

报导,某能源公司拟在云林台西五港村建立风场风机距离最近房舍仅250公尺,村民完全无法接受,且未经与居民沟通和取得同意,厂商就迳自施工。厂商说法则是风机已取得施工许可,因而依法施工。令人怀疑的是,究竟是哪个机关审查与核发这类「许可」?其审议核发的基准或作业方式如何?

目前,云林县麦寮、仑背、台西、四湖口湖等5乡,在永久农业保留区中申请的陆域风机总共有90余座,未来整个云林海线几乎都将插满大型风机。尽管今年初跨党派立委曾举行「海口人的命也是命」记者会,但相关单位置若罔闻。这家著名的能源集团更以「化整为零」的方式,用多家子公司名义在海陆四处申请筹设许可、施工许可,除有高达7、8成风机免于环评外,这些风机多逼近乡民家门

然而,环保署在《开发行为应实施环境影响评估细目及范围认定标准》中,所设下250公尺免环评的门槛,令人不无以居民身心健康作为绿能发展代价的质疑。这样的绿电岂非「不绿、不民主、不正义」?

据英国国会图书馆资料指出,英格兰没有风机距离住宅的规定,但噪音限制表明典型的风机离住宅区的最短距离为350公尺;苏格兰有2公里的指导建议;威尔斯则建议风机和住宅应相距至少500公尺。

苏格兰住宅部在2019年底甫完成的「风电场噪音准则草案,除风电场将受到更严格的噪音限制和距离规范外,也旨在解决风机转动时阴影闪烁的问题。同时,他们专注于噪音、视觉美质、阴影闪烁、社区咨询义务、社区红利电网连接等关键议题

风机在白天或黑夜最高允许的噪音限制为43分贝,提高了2006年原有的噪音标准,以符合最新、最好的国际标准。此外,风电场将被要求装置阴影闪烁的自动控制机制,以避免影响家居。风机和住宅的距离也必须至少为风机尖顶高度的4倍,且强制性的最小距离为500米。最后,风能开发商必须尽早在规画前阶段与社区进行强制性磋商,且须在规画申请中编写社区沟通的报告。

此外,苏格兰或克罗埃西亚等欧盟国家,对于风机在乡野的视觉景观也出版了许多评估的技术指南,对于国土美学至关重要。这些规范,在我国当前的生态或环社检核机制中完全忽略。

他山之石可为殷鉴。我们的相关主管机关能以查无国际相关资料,亦或纵容风电厂商纵横乡野,置乡民宁适安居的权益于不顾吗?(作者为国立台湾海洋大学、国立中山大学荣誉讲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