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毒! 消基会杠食管局 批:帮问题业者开脱

记者蔡孟修台北报导

国内淀粉事件雪球般越滚越大,现在消基会再度杠上食品药物管理局,认为食管局三月就获举报,却没有及时发布消息,且事隔1个月才追查出不肖业者,这中间可能让许多民众吃下有毒食品。因此,消基会相关人员5月17日至赴监察院,促请监察院调查食品药物管理局是否有失职之嫌。

▲消基会杠上食品药物管理局,5月17日至监察院召开记者会,促请监察院调查食管局是否怠忽职守。(图/中国广播公司

消基会4月份发布一项「米粉没有米」的调查报告结果化制淀粉的问题引起全家便利商店的关注,直至4月26日,全家发现部分厂商食品有异状,而主动送检相关产品。至4月30日接获「全国公证」的检验报告,黑轮成分有异样,立即下架该商品,并汰换厂商。

消基会批评,全家便利商店4月底,就已得知黑轮商品使用问题淀粉,且立即将问题商品下架,但食管局直到5月13日才公布相关检验结果,连处理速度都慢半拍。

而毒淀粉事件爆发之后,食管局却表示,顺丁烯二酸的急毒性低,成人每公斤体重每天可耐受量为0.5毫克,60公斤成人每天可耐受30毫克,若依照顺丁烯二酸含量最高的关东煮黑轮496ppm(百万分之一浓度)计算,每天食用该产品30公克,仍在安全范围内,呼吁消费者勿恐慌。消基会批评此番言论有帮业者开脱之嫌。

消基会董事游开雄指出,民众想听到的不是「无影响」、「没伤害」,这些有害分本来就该零检出。毒物学专家就曾提出警告动物实验显示长期摄取顺丁烯二酸会伤肾,且淀粉类产品多,如一碗米粉就有200公克,长期恐致肾小管坏死、急性肾衰竭,须终身洗肾,迄今无任何一个国家核准使用于食品。

消基会董事长张智刚表示,食管局应将<食管法>的处罚加重,并且建立「食品履历」制度,让民众可以了解食品的来源与内容,此外,立法委员也应支持「消费者保护基金」,若民众吃到有害身体的食品,消基会能提供经费补偿消费者,同时也能在食品安全发生问题的第一时间,立即调动经费收购有安全疑虑的产品,但这些措施都未被关注、推动。

其实消基会早已呼吁政府要建制「食品履历」制度,在塑化剂事件爆发后,又再度提出要求,但食管局迟迟没有动作,让食品安全问题一再出包,直至毒淀粉事件闹大后,食管局局长康照洲才拟修法,强制业者标示食品履历及食材来源,似乎是亡羊补牢之策。

今天消基会一行人进入监察院,会见轮值监委李炳南、监委程仁宏。程仁宏表示,在毒淀粉事件中,主管机关是否怠忽职守,监察院将进一步厘清,若涉及人为疏失,会依<监察法>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