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华工 VS. 现在的台劳

挹云阁主本期《今周刊报导「清大毕业生沦为澳洲台劳」引起广泛讨论,事实上我身边也有不少人最近有去澳洲「打工」过。而这些人有些是单纯为了钱,也有的说自己是想「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当同样一句话出自十几个不同人的口中,我对这句话产生了兴趣,一搜寻才发现,原来这根本就是推广「澳洲打工」的slogan,如果你打「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澳洲」,会出现一百八十五万个搜寻结果。

在这种行销模式下,单纯的劳力输出被冠上「生活体验」的美丽帽子,但是当我们剥开这层国王新衣,事实上这些人根本就是名符其实的「台劳」,是因应当地需要廉价劳力的产物

基本上,澳洲是一个种族歧视相当严重的国家,不要说现在的台劳,就连「有钱的」投资移民黄种人也被白人歧视。澳洲这个国家,在80年代因为需要资金,看准香港人对于回归及台湾人对两岸关系危机感大力的在香港及台湾推销「投资移民」,也成功吸引到不少资金。而现在,再度看准台湾薪资低廉、教育水准高,而鼓吹「体验不一样的生活」。这也说明了报导当中,为何只有台湾与香港去澳洲打工的人数倍数成长。

翻开澳洲的打工规定,上面没有规定要有很好的英文程度或何种程度的专业技术,但必备条件是「30岁以下」,而且一定要做过农林牧等粗重工作才能申请延长签证,这就说明了澳洲要的其实就是「年轻的低阶劳动力」。透过一连串的行销包装,用「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来迷幻台湾的年轻人去澳洲提供廉价劳动力、做澳洲人不愿意做的工作。

这就跟清朝末年「华工」输出类似,唯一不一样的是,清末的华工「有的」是被强迫,而现在的台劳则全部是自愿,但一样的地方则都是「在家乡赚不到钱」。最可笑的是,这些人也跟当年的华工一样,回乡后吹嘘自己是为了「体验不一样的生活」,这种洗脑式的集体催眠加上「中国仲介房东」,又跟清末的「拐卖」又有何不同?

如果真是为了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台湾也有屠宰场农场果园,为何一定要到澳洲?如果不是有台湾五倍的薪水,这几万人还会去吗?如果要体验白人社会的生活,那请问去屠宰场是要跟尸块交流、去农场是要跟牛练英文、去果园是要跟树社交吗?在台湾,这些人会参与外籍劳工聚会吗?当假日在捷运站看到成群出游外劳台湾人是用什么样的眼光?对他们又是什么样的看法?会有台湾人认为这些外劳是来台湾「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吗?而这些外劳,有很大一部份也是大学学历,就跟我们去澳洲「体验不一样的生活」这群人一样。

脱掉国王的新衣,承认吧,你们就是澳洲人眼里的台劳。

而造成台湾从亚洲四小龙变成台劳输出国的政府,要负最大责任,因为这些年轻人不是不努力,更不是草莓族,而是不管怎么努力,在这里都赚不到钱、翻不了身。(图/翻摄自网路

●作者挹云阁主,媒体主管,以上言论为个人见解,不代表所属媒体与ETtoday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

劳基法系假鬼岛正妹:我月薪只有4千元

Angel /十大不可不去澳洲当台劳的理由

年轻人大出走--3.5万的薪水VS.3.5万的房租

雅斯洛/坚持总是会成功的--月薪2万7千9的工作让我觉醒了

澳洲打工遇难 台南高中囝仔险变街友

PAUL/其实,最在乎薪水多寡的是老板而非员工

法式餐厅老板:年轻应征者赚到iPhone就离职

台湾学生张维仁:澳洲当屠夫要靠「类固醇」才能上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