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项债规模大! 学者示警:无效投资恐致「债务风险」
▲人民币。(图/CFP)
文/中央社
中国地方政府近年透过扩大发行专项债以建设基建、促使投资成长,截至今年7月,整体专项债余额约人民币26.6兆元(约新台币120兆元),占地方债余额规模超过6成。但学者指出,无效投资、资金挪用等问题,将为债务结构带来风险。
据第一财经,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日前举行「构建地方债务长效机制研讨会」,并发布2024年「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皮书」。多名与会经济学者、市场人士均提到,目前余额逾人民币26兆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稳定投资与稳定成长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也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指出,专项债的发行及使用的情形越来越趋向一般化,虽然大量发行,但整体效率偏低。随着传统基建领域饱和,整体宏观效率或基建投资的边际效应下降,专项债的效率问题不断被凸显。
他进一步提到,越来越多的专项债用于没有收益的项目,例如过去审计报告揭露,有些地方发行专项债时是借由包装、虚增专项收入来完成专项债发行,「这无疑会增加发行成本,也将带来一定的债务结构风险」。
财达证券副总经理胡恒松表示,专项债逐步走向一般债属性,在第一线时发现,不少专项债的收益是包装出来的,「专项债在设计规划时应该科学严谨,否则未来偿还压力非常大」。
袁海霞进一步指出,这几年部分专项债资金被挪用情况持续发生,同时在专项债收益面对压力的情形下,地方政府更加依赖发行新债,以「借新还旧」来解决眼前的债务问题。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表示,如果现在不提高专项债的品质,未来当专项债虚化、一般化后,可能就成为另外一种「隐性债务」。
解决专项债隐藏的债务风险,袁海霞建议未来可以对专项债投资领域不加以限制,给地方自主权,进而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赵全厚也认为,可以考虑不再设立专项债投资正面清单,只要在政府投资条例范围内,专案均可借由专项债筹募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