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战冲击是贸易战十倍
拜登政府上台后持续加深对中国的科技限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示警,一旦中美乃至与欧洲之间的科技脱钩,全球GDP受到冲击的级数,将是中美贸易战的十倍。
香港信报引述IMF中国部负责人Helge Berger表示,全球一体化的程度非常高,但当下仍在持续的中美紧张关系,成为全球的经济与发展背后的高风险因子,倘若中美、甚至中欧有科技脱钩的情形,最终全球将付出不小的代价。
IMF研究指出,中美科技战导致的技术分散、无法交流,可能让全球许多国家的GDP损失5%。而在此前的中美关税战,约让全球GDP损失0.4%,故科技战的影响等同是贸易战的十倍。
IMF在4月初刚上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估,估算2021、2022两年的全球GDP增长分别至6%、4.4%,并认为中国经济全年GDP增长速度可达8.4%,美国可到6.4%。但另一方面,若中美科技摩擦加剧,全年经济前景恐怕就无法这么乐观。
外界曾关注拜登政府上台后会否修改川普时期的科技战路线,但当前拜登政府仍采取科技战的方针,持续维持着对华为、中芯国际等指标中企的限制,在晶片半导体等重点领域防范着中企取得先进技术。
拜登政府4月更进一步将七家中国超级电脑企业列入实体清单,限制这些企业使用美国技术来研发产品以协助中国解放军。
美国近期也召开半导体企业高峰会,有意联合盟国与业界重点企业建独立产线,在半导体等关键产业上排挤中国。
在中国方面,将技术创新发展列为其「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并全力推进半导体、AI、量子科技等发展,也在这些领域推出更多补贴措施。
当前中美科技限制的程度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美国数名众议员近日发信呼吁商务部,要严格管控用于晶片设计的EDA软体出口给任何中企,避免中企利用美国技术来发展14奈米甚至更先进的晶片,进而增加危害美国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