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助理教授王家蓁 气胶探测技术扬名国际
中山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王家蓁研发的「新一代多功能气胶检测仪」,因为探测技术独步全球,登上在最新一期美国化学学会《物理化学杂志通讯》。(曹明正摄)
中山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王家蓁研发的「新一代多功能气胶检测仪」,因为探测技术独步全球,登上在最新一期美国化学学会《物理化学杂志通讯》,也有美国科学家来台取经。(中山大学提供)
大陆霾害纪录片《穹顶之下》在网路点阅率破亿,在台湾由中山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王家蓁研发的「新一代多功能气胶检测仪」,因为探测技术独步全球,也登上最新一期美国化学学会《物理化学杂志通讯(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并受到审查委员高度推崇。
大陆前央视主持人柴静独资拍摄的纪录片《穹顶之下》问了3个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我们怎么办。片中说明大陆10年来的「浓雾」现象其实是空气中严重超量的悬浮微粒PM2.5所致,而微细悬浮微粒就是学界泛称的「气胶」,通常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王家蓁领导的气胶及生医材料科学实验室团队开发出全世界唯一的「新一代多功能气胶检测仪」,能针对不同温度、压力与环境,探测分析不同化学成份的气胶影响气候环境的机制,因为探测技术独步全球,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物理化学杂志通讯》刊出,受到审查委员高度推崇,除海内外学界重视,也有国外学者来台取经。
王家蓁以科学家的专业研究替《穹顶之下》回应了「我们怎么办」。新一代多功能气胶检测仪分为「气胶紫外光电子光谱」与「低温气胶红外光谱仪」两部分,前者可自行设定所要分析的具特定化学组成的气胶粒子及其颗粒大小,有系统地探测直接决定气胶粒子化学活性的价电子能级结构。
后者「低温气胶红外光谱仪」则针对气胶粒子中的特定物质,设定不同温度及大气压力参数,探测此物质的振动能级、结构特性与生成机制等特性以及时间演变,甚至是记录下物质间的化学反应。
目前团队锁定大气中含量高的硫酸盐类,以及有机气胶(VOC)、次级有机气胶(SOA)及生物气胶(Biogenic aerosols)等重要物质进行分析,每个特定物质设定约10组左右的环境条件参数,涵盖大气中各种压力温度组合,可深入了解各种重要气胶粒子的物理化学及生化特性,对于环境科学乃至生医研究提供重大突破性的工具及探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