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拜习会状况外 还谈什么主体性

中国时报社论

全球瞩目的「拜习峰会」14日登场,被定位为「第二次冷战的第一次超级强权峰会」或许无法消弭美中根深柢固的歧见与对立,但必然冲击美中关系及世界大局走向,其中台湾问题公认是优先要务,而处于对抗核心的台湾只能遥远观望,完全受制于两大强权的操控。

中美寻求竞争不冲突

美国期中选举落幕,「红潮」未现,共和党掌控众议院将掣肘拜登的重大法案与预算案,但在外交、国安领域,总统仍拥有特权,拜登立即展开外交出击,出席在埃及举行的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迁大会、柬埔寨的东协峰会及印尼的G20峰会,就在证明自己绝非跛鸭,更要问鼎连任;同时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二十大后也启动元首外交,出席G20峰会及在泰国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非正式领袖会议,双方首度在国际舞台公开较劲,争取对双边关系与世局发展的主动权与主导权。

美中战略竞争与世界秩序处于历史性拐点,「长期、全方位、终极」战略竞争已为不可逆转之趋势,再加上拜登总统4度公开表示,如中共对台湾使用武力,美国将军事协防台湾,以及「台湾独立由台湾人决定」,在北京眼中,美国已虚化、掏空一中政策,美国「以台制华」是台海稳定的麻烦制造者。

为反制众议院议长裴洛西8月访问台湾,中共进行系列「围岛锁台」实弹联合军演,台海紧张情势骤然升高,中共军机、军舰频频穿越台海中线扰台已成为新常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军方将领公开示警,北京不再接受台海现状,决定加快并吞台湾时程,强硬路线、挑衅言论使美中关系陷入恶性循环,台海安全危机一触即发。

在「拜习会」前夕,双方表明对台湾问题的立场不会软化、让步,因此,美方已经预告对拜习会没有太高期待,会后不发表联合声明,暗示要达成具体成果或共识的机率不大,但是两国领袖同意进行首次面对面对话仍有其一定的意义,在缺乏战略互信、最危险的时期,双方有责任打开机会之窗,导正逐渐失控的战略竞争。

拜登在白宫记者会宣示,他要告诉习近平,「我寻求竞争,不是冲突」,要画出彼此的「红线」,了解中国的重要国家利益,说明美国的重要利益,并决定这些利益是否冲突,假如有冲突,要如何解决。白宫发言人尚皮耶则表示,深化美中沟通管道,负责任控管战略竞争关系,以及在双方利益重叠领域携手合作是拜习会主轴;而中方重申「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显示美方仍是有对话的基础。

美方台湾准则未改变

关于最敏感的台湾问题,拜登将向习近平表达对中共威胁台海和平稳定的关切,但他在白宫记者会中刻意回避了军事防卫台湾的问题,而强调美国的「台湾准则」从未改变过;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日前在接受CNN专访时也表示,美国正在寻求与中国共存,而非遏止中国或发动「新冷战」,这些言论也被解读为华府试图缓和日趋紧张的美中关系,为拜习会营造良好气氛,也希望透过良好、实质对话产生更大「战略稳定」,美中在了解彼此红线后,有助于降低紧张与敌意。

乌克兰战争将是拜习会的另一个关注焦点,拜登将坦率、直接向习近平表达美方对俄罗斯发动侵略战争的立场,并关切习近平与普丁的关系。但据报导,美国已私下鼓励乌克兰与俄国和谈,可望接任众议院议长的麦卡锡早已扬言,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不是一张「空白支票」,这些都显示西方国家对乌克兰战争的立场已有微妙转变。

根据《大西洋月刊》报导,蔡英文总统受访时表示,从俄乌战争学到「寻求国际支持」与形塑抗敌决心的重要性,警告中共「三思而后行」。这只是凸显民进党政府仍然沉溺于完全依赖美国可以有效吓阻、甚至战胜中共的迷思中。

当美中两国透过高层对话,希望有效管控风险之际,民进党政府却仍在状况外,只能消极地等待美方事后简报,那么台湾还谈什么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