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台湾是拜习会关键因素

中时社论

印太地区的「四方安全对话」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国总统拜登就职后,着手推动太平洋与大西洋民主国家连线工程,「全球中大联盟」建构完成后,顶着外交胜利的光环,迫不及待希望与首号对手交锋,「拜习会」最快可能于10月底举行。这次中美峰会将对全球地缘政治世界秩序造成重大影响,而台湾是拜习会能否举行的重要变数之一,会谈结果也将对台湾产生重大影响,台湾需要针对各种可能的结果做好万全的准备。

中美将密集接触与谈判

拜登总统首度外交出击,赴欧洲密集分别举行了美英双边会议、G7高峰会、NATO峰会,并与俄罗斯总统普丁会谈,拜登设定的目标包括:恢复美国领导地位、建构民主与专制之争、以规则基础的世界秩序、处理强权战略竞争、重申多边主义,共同对抗新冠肺炎气候变迁等,预期的成果大致达成。但所有目标的核心是中国,欧洲之行只是美中战略对抗进入摊牌阶段的热身行动

拜登与普丁的对话,原本就被视为是「拜习会」的序幕,果然,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17日表示,现在是美中领导人「审视一下在这个关系中我们所处的位置」的时候了。拜登不排除于10月底,在罗马20大工业国集团(G20)峰会中,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谈。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拜习会」是为体现拜登的外交承诺,不代表两国关系有所突破。拜登本人稍早在谈及他与习近平的关系时特别说明,他与习近平认识很深,但「不是老朋友」,纯粹是为公务。拜登刻意淡化与习近平的私人关系,就是要凸显美国的强势作风及地位,营造最有利的谈判条件。

主要民主国家领袖在G7及NATO峰会上,都对民主、自由、人权等共同价值理念,及建立自由世界秩序,展现高度的共识,也欢迎美国回归多边主义,恢复全球领导角色。北约成员国并首次把中国列为安全威胁,一致确认中国「公开的野心与独断的行为,对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与联盟安全相关领域构成了系统性的挑战。」

但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团结理念相同国家也不是拜登一个星期的旋风式访问所能达成,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及非自由主义仍然是民主国家团结的障碍,甚至可能破坏和平合作。欧洲国家仍怀疑美国2024年的总统大选,「川普2.0」是否会重掌政权,甚至明年期中选举,极端保守主义是否会抬头,因此,欧洲仍谨慎保持主权自主,而非凡事遵循美国的指引。

美最新评估 中不会动武

最微妙的是,尽管美、欧在精神上团结抗中,但双方在实务层面上,对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仍然有很大的差异。德国总理梅克尔就表示,「中国在许多问题上是我们的对手,但在许多层面也是我们的伙伴」;法国总统马克洪指出,G7在气候、贸易、发展及其他问题需要与北京合作,G7不应是「反中俱乐部」。联合声明、公报不等同具体行动,拜登欧洲之行铺陈了反中主旋律,各国如何经营与中国的关系,及美国如何回应,才会真正决定结果。

面对美国主导的强大攻势与压力,中国反批北约「充斥陈旧过时的冷战思维与集团政治论调」,但主要焦点还是台湾问题,抗议G7《联合声明》纳入「台湾海峡和平稳定的重要性」、「鼓励和平解决两岸议题」等文字,并于第2天派遣空前的28架军机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在与美国国务卿林肯通话中,首先强调的就是「一个中国」,台湾必须统一于一个中国的版图之内。这说明了有效处理台湾问题,将是美中关系与「拜习会」举行的先决条件

美国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日前在国会明确指出,关于台湾,中共没有意图及动机要使用武力,发动军事行动机率很低,基本上仍将以「和平手段」达到统一目标。身为美国最高军事将领,米利的观察具有高度权威性,有助于缓和两岸紧张形势。但在「拜习会」前夕,为厚植实力地位,掌握谈判优势,拜登政府不会放弃对中国最具牵制力的「台湾牌」,中国大陆对台湾问题也没有退让、谈判的空间,「拜习会」能否顺利举行?两人愿意为会面付出哪些代价?未来几个月,中美之间将有非常多的接触与谈判。

拜登形容与普丁的会面「无关信任,自我利益才是关键」,「拜习会」与美中关系也将适用这个说法,未来几个月将是台湾前途的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