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拜习会登场 赖清德还在抗中保台
中国时报社论
从俄乌战争到最近的以哈冲突,暴露出美国的威慑策略已经钝化,学者专家也普遍认为,凭借军事力量不足以有效吓阻中共对台湾使用武力,坚持一中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及鼓励两岸进行对话沟通是必要的政治保证。反观民进党无视两岸军力失衡,继续操作仇中、反中意识,若民进党继续执政,今天的兵凶战危可能恶化为灾难性的战争。
美国威慑策略钝化
全球政治舞台聚焦15日在旧金山举行的第二次「拜习会」,预期美中双方不会针对台湾问题签署新的文件,但大陆领导人习近平极可能要求美方对不支持台湾独立提出更多保证,有「台独金孙」背景的总统参选人赖清德依然关起门吹嘘说,如果他当选总统,「两岸发生战争的机率是最低的」,这只是凸显民进党自我孤立,与国际趋势完全背道而驰的井蛙见识。
拜习会的具体结果尚待观察,但已有脉络可循,在世局动荡不安之际,双方认知到两大强权如螺旋般下坠的关系必须「止跌回稳」,维持沟通管道畅通,甚至恢复两军沟通,负责任处理战略竞争关系,避免误解与误判才符合双方共同利益,有助于重建世界秩序,国际社会更寄予殷切期望。有人形容拜习会是稳定双方关系的「最后机会」,其重要性不难想像。
而在台湾内部,大家热衷讨论如何加强建军备战,国防部不顾在地民众的安全顾虑,规画在全台扩建飞弹基地,深耕全民「责任一体、安危一体、祸福一体」的共识。BBC引述拜登政府8月分宣布提供台湾8000万美元的外国军事融资(FMF),立刻被蔡政府扩大解读为拜登政府向北京传达明确「战略清晰」的讯息,以及未来5年可扩大到100亿美元。实情是,美国2023年国防授权法案同意提供台湾5年、100亿美元的军事融资,但国会拨款委员会并未编列预算,因此,拜登的8000万美元只有象征意义而已。
民进党为了维护政权不惜操作国安议题,以人民安全福祉为赌注,可以说是选择了一条最危险的道路。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何瑞安与白明在《外交季刊》发表专文指出,威慑不能以纯军事角度理解,需要全方位的视野与作法。美国坚定支持台湾的明确讯息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以美国为核心的联盟,同时美国必须保持两岸和平解决歧见的管道畅通。
华府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印太研究主任葛来仪在《纽约时报》发表专论,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失败、中国经济迟缓、美国对台湾的支持等层面分析,中共在未来几年侵犯台湾不是不能避免,可能性也不高,但她也指出,若台湾未来政府透过公投或修宪追求独立,习近平可能被迫采取军事行动。
台独反中孤立无援
7国集团(G7)外长会议声明宣示,G7会员对台湾的基本立场没有改变,包括公开表述的一中政策;拜登政府透过美国在台协会(AIT)主席罗森伯格多次传达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美国支持两岸对话,并敦促中共参与对话。这些官方动作与学者专家的分析不谋而合。
从现实面分析,美国对台湾的安全承诺已力有未逮,俄乌战争、以哈冲突,再加上美国国防工业限缩等因素,美国运交台湾的武器弹药已发生排挤效应。美国智库「卡托研究所」分析,美国积欠台湾军品总额已高达191亿美元,其中22%为不对称作战装备,包括鱼叉岸置防卫系统、MQ-9B无人机、海马士火箭系统等。
BBC报导,在华盛顿强大压力下,台湾国防采取「堡垒台湾」策略,从过去强调空防、海防转向地面作战,聚焦步兵与炮兵,必要时进行乡镇、城市作战,防卫重任回到陆军。换言之,未来台湾战争根本无前线后方之分,打脸赖清德的义务役士兵不会上战场之说。
针对拜习会即将登场,赖清德说,「美国反对中国扶植亲中政权,如果台湾政权亲中,不仅对台湾发展没有帮助,恐怕也会殃及台湾民主宪政的体制。」国际政治大师米尔斯海默警告,中国是美国的首要竞争对手,拜登却关注乌克兰与中东地区,美国将利用「拜习会」重新校准中国政策,在竞争、对抗、合作中寻求平衡;习近平在台湾问题上将争取更大的主导权与主动权。世界局势加速滚动,唯独民进党为了维护政权,依旧抱守「抗中保台」神主牌,无疑已构成台湾安全的最大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