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乱撒币 苏贞昌点燃通膨的火苗

中时社论

行政院规画的五倍券政策已定案,预定10月推出,各部会将配合推出各种消费券「助阵」;与此同时,公务员明年不调薪的规画已被苏贞昌推翻,军公教明年可望加薪,基本工资也几乎可以确定将再调涨。民众有意外之财、公务员与基层劳工可望调薪,大家都「乐不可支」,却忽视了通膨火苗燃起的危机;政府要小心,千万不要再乱撒币,少推可能助长通膨的政策。

政府借贷发钱鼓励消费

振兴五倍券确实刷新许多纪录,一个是每人发放5000元且全额由政府负担,金额不但超越去年的三倍券,也把马政府时代的3600元的消费券比了下去;但另一个角度,这也是政府举债给民众消费的新纪录,举债金额直破千亿元;当然,还有一项纪录是:一般政府扩大支出、鼓励消费必然是经济低迷之际,但这次却是在经济看好、成长率持续上调之际,还借贷发钱鼓励消费。

其结果就是助长通膨的压力,台北市长柯文哲在被问到如何看待中央的五倍券政策时,他的回答是:未来几个月,台湾会开始出现通货膨胀,「因为大陆热钱回来,前瞻计划8800亿,还有纾困8400多亿元,台湾每年生产货品这么多,然后钞票又要加印这么多,结局就是通货膨胀。」

显然中央执政团队对通膨的警觉性尚不如首都市长,在这波通膨压力尚未到顶时,不但不警觉注意,反而还持续加重通膨压力。从数据上看,今年7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较上年同月涨1.95%,1到7月平均较上年同期涨1.54%;相较过去几年CPI都维持1%左右,去年甚至呈负值,物价压力明显增大。

更值得注意的是代表生产物价的趸售物价指数(WPI)7月比去年同月上涨11.77%,1到7月平均较去年同期上涨6.72%,趸售物价的上涨,代表的就是未来消费者物价的压力来源。

这波通膨压力其实全球「有感」,早在年初,拜登政府大手笔通过近2兆美元的刺激经济方案,美国就爆发过一波「通膨是否再起」的论辩,以目前的数据看,担心通膨者显然正确,美国近几个月的物价上涨率高达5.4%,是30年来最高增幅。

央行应拿出作为压制通膨

正本溯源可以发现,去年疫情导致的生产受挫、贸易货柜至今未能恢复正常、供应链被打乱,导致不少产品价格上升,而且可能只是在初升阶段,日前传出台积电涨价20%即为一例;与此同时全球原物料开始上涨,业界分析认为可能又到了大宗物资多头上涨的循环期。

可以看到,各国生产者物价都开始飙涨:大陆工业生产出厂价格(PPI)7月上涨9%,美国生产者物价指数7月也上涨7.8%,是12年来最高,即使向来物价低、活在通缩阴影中的日本,7月的企业物价指数(CGPI)也高达5.6%,是13年来最大增幅,国际货币基金(IMF)警示全球各央行:这波通膨可能更持久,各国央行要先发制人。

但政府显然不把通膨火苗再起当回事;今年经济成长率预估可达5.88%,是近11年来高点,按理没有需要撒币刺激经济,但蔡政府还是坚持推五倍券,而不考虑以较小幅度、更精准的纾困方式协助受创的小商家;去年到今年的4波纾困已花掉8400亿,前瞻二期4400多亿预算也开始执行,如加上地方配合款,前瞻花费金额又要再多数千亿。

通膨压力已大,行政院又初步决定为军公教调薪,一般预料调幅在3%左右;劳动部释出的讯息显示,明年起基本工资可望再调3%以上。公务员、基层劳工调薪是美事,但薪资上涨往往是点燃通膨的主要动力,在通膨压力已大之际,政府却如「赶集」似的又是撒币、又是加薪。

对民众而言,当警觉通膨是对自己荷包与购买力的伤害,用白话文讲就是:钱变小了,应该反对政府助长通膨的政策,否则,手上拿到5000元五倍券,以为赚到了,但2%的通膨就吃掉数万元的购买力。

政府应警惕通膨对财政政策的威胁,如果通膨引发民怨,就会是政治危机,不要再胡乱撒币,央行更该拿出作为,一旦通膨已起再去压制,将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