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讨厌民进党火苗复燃

中国时报社论

英文总统自第二任期以来,重大决策显得专断,并以大内宣取代社会沟通,发生争议则退居第二线,让院与党在第一线处理。这绝非尊重宪政分权,也不是无为而治,因为重大争议事件的决策脉络,包括开放莱猪与中天新闻台撤照,背后都有府方凿痕。可以论断,蔡之神隐,并非不管事,而是在背后操盘,自己当好人,坏人苏贞昌担,希望维系大选蜜月期和防疫得当所带来的高施政满意度

但这种想法只是一厢情愿,毕竟总统任免阁揆无需立法院同意,内阁只向总统负责,完全掌权完全负责,将过错推给苏贞昌甚至在野党人民不会接受。尤其台湾内外交困,领导人绝不能只想着沽名钓誉、爱护羽毛、不沾锅,当前面对的世代对立、经济结构调整、劳健保破产迫在眉睫、台海安全威胁等议题,都需要总统大破大立,才可能带来突破。蔡低估了台湾当前的窘境,无意改革,只希望安全下庄,留个好历史定位的做法,更可能将台湾带入深渊

蔡英文难以安全下庄

事实上,根据TVBS最新民调,显示蔡总统左闪右躲、推卸责任的做法正在失去民心,从莱猪案到中天案,证明蔡不可能无风无雨安全下庄。从施政满意度来看,蔡在短短半年期间,满意度与不满意度的间距就从25%一路滑落到只剩2%。曾经在2019年扮演蔡民调飙升火车头的苏内阁,已成为小英民意下滑的原因之一,目前施政满意度只有38%,低于不满意度的44%,出现蔡政府选后首见的黄金交叉

很明显,即使由苏贞昌来承担政治炮火,蔡英文也不可能全身而退。苏贞昌的民粹治理模式,固然可以在特定的社会脉络与选举时为民进党带来利多,但在选后人心趋于稳定之时,却带来利空,受人厌恶。

此外,民进党选后迫不及待出现的派系分赃与内斗,同样让社会深恶痛绝,包括非专业人才大量担当专业部门首长,外行领导内行、政治高于专业,从结构上动摇国家70年累积的治理根基。从日前秋斗反映的民气来看,「讨厌民进党」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如同2017至2018年般。

不过,要重演2018年「韩流」般的政治海啸,除了天时,还需要地利与人和的协同,并非风起就能火烧连环船。所谓的地利与人和,最关键部分仍在最大在野势力?国民党身上。因此对蓝营来说,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便在于从过去国、民两党的成功与失败之处,重新找出新的胜利方程式

国民党需要路线磨合

直观来说,2018选举的大胜,并非国民党大胜,而是韩国瑜卷起的「讨厌民进党」大胜,当绿营全力反攻,蓝营却受郭台铭因素干扰趋于分裂,韩国瑜声势弱化,国民党也就欲振乏力,形成2020大选的败局。类似情形也发生在马英九身上,马如日中天、国民党跟着水涨船高,马日薄西山,蓝营就一泻千里。从马、韩两个案例,明显可以看出国民党太仰赖政治明星胜选模式,当政治明星垮,国民党就跟着垮;反观民进党,蔡英文贵为共主,蔡一旦垮,苏却能进场救援,救绿营于危亡之间。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后扁时代的蔡英文身上。打个人战不打集体战,正是国民党民主化后成败的症结

进一步来说,国民党原以组织力量见长,台湾民主化后太过仰赖政治明星光环赢得选举,但取得政权后,战功彪炳的政治明星轻视组织,也不愿与他人分享权力,不但组织渐渐崩解,更糟的是,内斗文化成为党的基因。

具体来说,当前国民党韩国瑜代表庶民路线,与马英九代表的菁英路线,两条路线的磨合是国民党能否善尽监督制衡功能,并进而在2022、2024两场选战胜选的关键问题。只有庶民路线,或只有菁英路线,国民党都不可能重返执政,也无法为台湾找到出路。

国民党需先从内部融合做起,解决过去党内纷争的路线歧异,进而在不断监督制衡民进党的道路上,一点一滴获取人民的信心与支持,并与社会结合,提出接地气而不是高大上的政策方针。蓝营有了内政底气,但仍要提出一套大陆、美国与台湾年轻选民都能接受的美中台关系新论述,才有机会重返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