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丧失两岸话语权 国民党难翻身

中国时报社论

国民党在孙中山先生创立兴中会130年之际举行全代会,彰显缅怀总理、回顾奋斗历史以及策励未来的情怀,意义非比寻常。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致词中强调,1894年11月24日,国民党总理、国父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建兴中会,130年来,国民党历经革命,推翻专制,北伐抗战;并在先总统蒋公的领导下保卫台湾,蒋经国全力建设台湾,创造台湾经济奇迹,同时开启民主的转型。李登辉时代全力推展民主,让台湾成为世界的民主奇迹。这段历史叙事仅论及光彩面,而不及于屈辱与悲痛的一面。

敢言统一 放眼全中国

就目前而言,国民党首度失去政权超过8年,重回执政遥不可期,而台湾的独立势力益趋壮大,国民党应对无力,逐渐失去两岸关系的主导权与发言权。国民党处境确实艰难,党内及各界检讨声浪很大,各执一词,殊无定论。

其中还有截然对立的两极主张。有一方认为国民党过度亲中,缺乏本土性,被认为不爱台湾,所以愈来愈多民众将希望寄托于民进党身上。另一方则认为国民党失去中华民族情怀,放弃中国统一的志业,愈来愈向民进党的主张靠拢,因而失去存在的价值。这两种看法大异其趣,莫衷一是。

但可以确定的是,国民党的格局愈来愈小,已经不再放眼全中国的发展前景,甚至眼光完全局限在选票的经营上,至于两岸政策的主张与论述,则愈来愈民进党化,既无引导两岸关系迈进康庄大道的思维,甚至呈现拿香跟拜的窘态。

国民党是中国革命建国的先驱,曾在中原大地上驰骋奔进,退守台湾之后格局日益缩小,其后被民进党两度轮替执政之后,更是信心荡然,不再关怀中华民族的全局发展,甚至闻中国而惊惶,连台湾人就是中国人的身分认同都不敢大声说出。台湾的身分属性与国家认同被民进党劫夺发言权久矣,国民党不愿与其对抗,致使发言权日益失落;愈是失落愈是声量变小,于是形成轮回圈,在恶性循环中沦丧主导力量。

现在的国民党在两岸关系的主张上跟民进党的区隔变得很小,除了仍然反对台独之外,几乎没有可供辨识的论述与主张。相反的,民进党走上在现状下独立的道路,名称不再坚持为台湾,中华民国台湾乃至中华民国都是可以接受的国名。为了减少台独的阻力,赖清德总统大声呼叫中华民国,自称承续中国国民党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贤志业,为民主共和的理想奋斗。许多国民党员闻之色安,以为民进党政府可以成为国民党的志业延续者,致使国民党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趋于崩解。于是乎,在两岸关系上,国民党连发挥稳定作用的价值也益趋淡化。

追求民主 不局限台湾

国民党如今怯于言及中国,更不敢畅言和平统一大业,对于关系两岸发展大局的和平协议,国民党过去十年来已经抛诸脑后。马英九执政时代的「九二共识」、「一中各表」虽未遗弃,但由于其中牵涉一个中国的认定,现在也很少提及。国民党只紧抱《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并根据党章、党纲,支持主张两岸交流对话。这是远远不够的。

遥想第一次政党轮替之后,国民党主席连战展开破冰之旅,开启两岸新的一页;马英九总统执政时期,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反对台独的基础上开展两岸交流对话,创造和平的台海与紧密关系的两岸。如今的国民党却退缩到台湾本土认同的小格局中,日渐成为民进党的同类,宁非其器小哉?

这次党代表大会在提案阶段,党代表刘旭明等78名党员连署提案,痛陈国民党多年来不敢对国人讲「统一」两个字,反问「讲统一很难吗?」他们认为,追求民主、实践国家统一,是中华民国的建国理想,也是避免两岸战争、确保世界和平应该走的方向。不同于民进党用民主把自己局限在台湾,国民党追求的民主是全中国14亿人的民主,所以国民党所追求的民主宏观性与理想性远远大于民进党,国民党要努力让台湾同胞知道这个差别。

这套言论值得国民党深切检讨,须知,唯有效法先贤的恢宏器识,回到中华民族复兴与中国和平统一的大道上,国民党才能恢复生机,焕发斗志,再成为主导两岸关系与融合发展的建设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