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修反渗透法 赖清德善意起步

中国时报社论

前总统马英九访陆返台后,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呼吁蓝白合作修改《反渗透法》,排除两岸交流的阻碍。国民党中央及立院党团呼应研拟修法,准总统兼民进党主席赖清德立刻批评国民党的主张,说会伤害台湾和区域的稳定及和平;民进党立委沈伯洋甚至喊话要修法加严。只是,国民党才刚说打算修法,连个谱都没有,民进党就开始抹红,硬扣「国安」大帽子,到底在怕什么?

恶法入人于罪 伤害人权

恶法入人于罪 伤害人权

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马英九的「马习二会」上,抛出「乐见大陆民众多去祖国宝岛看一看」的说法,被视为重启陆客、陆生来台的重要讯号,国内旅游业者引颈期盼能够重返昔日观光荣景,也希望政府主动解除赴大陆旅游的禁团令,做出善意回应,毕竟两岸旅游交流对彼此有利,更能让大陆民众了解台湾民主发展的骄傲成果,进一步化解敌意,有助于两岸和平发展。

民进党却把交流当成洪水猛兽,将对岸释出的善意及讯号都视为敌我之间的认知作战,尤有甚者,只要批评政府作为者,都可能成为对岸的「在地协力者」,也因此《反渗透法》成为打击异己的政治工具。检调机关可以动辄对赴陆旅游、探亲的团体或民众进行约谈,其目的在于制造寒蝉效应,让民众产生不敢与大陆交流的恐惧感,以免触犯国安条款,徒遭牢狱之灾。

然而,这类交流案件一不涉及国家机密,二没有立即实际的危害,最重要的是,法律讲求罪刑法定原则,《反渗透法》却有太多规定是不确定的法律概念,也让检警调解释权过大,所谓「任何人不得受渗透来源之指示、委托或资助」的法律要件过于抽象,检察官又无法赴大陆查证,渗透来源只要来自对岸,无论身分高低,仅凭检举等片面之词就可发动侦查,甚至主观认定即可起诉,严重侵犯人权,以致法院后续审理耗时困难,最后多判决无罪。赖清德称,相关法令是防止境外势力恶意渗透,没有阻碍两岸任何交流,包括商贸、学术往来,显然是刻意回避该法所衍生出的政治效应。

举例来说,台北市信义区四维里里长刘耀平,去年被控在总统选举期间受大陆资助,安排里民赴上海及哈尔滨旅游,团费仅收2万3500元不等,涉嫌违反《反渗透法》。不过,台北地检署调查后,检方指出,《反渗透法》固然将大陆视为境外敌对势力,但两岸民间交流及旅游乃属常态,大陆地区也是台湾民众出国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不能因刘男有认识部分中国台办官员,即推论本案旅行团涉有不法。至于团费高低,涉及食宿交通等旅游品质选择,以及市场竞争、淡旺季、搭配套装优惠、购物行程或自费行程等各种可能因素,本案团费并无明显低于市场行情,也查无相关境外资金予以资助的事证,因此罪嫌不足,给予不起诉处分。

国安无限上纲 人民恐惧

国安无限上纲 人民恐惧

从检方理由可以看出,《反渗透法》过于笼统,有入人于罪之虞。宪法保障人民有迁徒、居住、旅游的自由,一旦检方迫于政治压力,就可能造成人民自由权被限制,就算官司平反,司法介选已对选举结果和个人名誉造成影响。刘耀平案只是冰山一角,但从刘男事后表示不愿意也不会再带团到大陆旅游,便可知道《反渗透法》已产生寒蝉效应,并造成两岸交流的阻碍,或许这正是民进党的目的。

面对修改《反渗透法》,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说,绝对不能容许打着以国家安全为名来伤害人权,更不能变成某一些特定人士,或民进党操控选举、打压在野党的工具。过去这段期间还有这么多里长、无辜民众受到伤害牵连,显然在野党早已看到多数民意的不满及恐惧,既然已掌握国会多数,蓝白就应合作加速推进修法,否则恶法亦法,对民众及两岸各类交流影响深远。

在民主国家中,国家安全不该被无限上纲,更不能做为炮口对内、限缩人民自由的工具。尤其当台独成为两岸和平的最大威胁,520前夕,中美高层密集对话,关切台海和平安全,不难看出国际社会对于赖清德昔日「务实台独工作者」主张的担忧。毕竟两岸要和平、能够维持现状,民间交流是最好的桥梁,赖清德要拿出领导人的格局,别再以意识形态挂帅,固执己见,而《反渗透法》的修法正是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