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的「党产」教育需要「转型」

本土社团台湾北社社长张叶森、台湾国发起人王献极福尔摩鲨会社社长刘敬文妖西)等人,呼吁朱立伦处理不当党产

作者李兆麒

在昨(2)日晚间,Facebook开始疯传一篇学童家长的「不满」文。该文认为某社会教师课堂中所指出台湾光复后「日产转党产」的说法有「政治洗脑」的疑虑。家长在这起事件中的有关论述,除了使得流于主观的中小学教科书编纂问题因此再受瞩目外,最令人所忧心的,恐怕是「不当党产」议题背后所象征「转型正义」的价值,至今依然被政府民众忽略的现况

事实上,不当党产的争议并不是最近才发生的事。国民党在戒严时期,除了强制入党及大规模收编日军撤退所遗留物业财产,而快速积累庞大的财产及经费收入外,更透过政府预算的正式编列来「补助」在野党党务运作。对此,雷震所办的《自由中国》杂志也曾经发表「国库不是国民党的私囊」的社论,来批评上述的不当现象

随着台湾民主列车于80年代末期开始的逐渐启动,国家除了对于过往不当干涉或侵害人民的行为必须予以一一正视外,透过不当途径而累积的庞大党产也理应一并处理。然而,我们并不陌生的却是,国民党长期以来透过中投公司等党营事业的转投资,于2013年缔造268亿的党产规模,而蝉联台湾政党资产比较表的榜首,除了其中5亿左右的选举经费支出,远比其他在野党党产的总额为多以外,甚至在今年年初还爆发以「促进国民健康」为目的所开征的「烟品健康福利捐」沦为补助立委候选人印制农民历等文宣经费的争议。

就此而言,在台湾民主转型的过程中,政府虽有面对过去二二八及白色恐怖的不当作为,但就不当党产对于政党平等竞争等民主原理所造成的伤害,却不予理会。固然,在转型正义的追求上,具有一定程度政治性针对性,但我们若仍然忽略上述现象所突显的宪政价值,除了可能难以建立社会对政府的信任感外,族群、价值间的互相矛盾似乎在所难免。并且,相对于近来更趋激烈的总统制内阁制论战下,则诚如已故的汪平云律师所指出的,不当党产及转型正义的争议问题若仍不积极处理,政府体制的选择也将可能只是短期的政治利益操作,而沦为「空中楼阁」。

●作者李兆麒,国立高雄大学政法硕士生。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