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休三日不如缩短工时
(图/本报系资料照)
民众在「公共政策网路参与平台」上提出「让台湾成为亚洲第一个周休三日的国家」提议,已跨越5千人附议门槛,政府须在6月底前给予回应。未来如果施行,能否让企业获得较高营收、劳工健康改善及离职率下降的双赢局面?
欧盟国家包括冰岛、英国相继试验「周休三日」,以英国为例,这是民间自愿性计划,参与者有61间企业、2900多名员工,实验结果公司收益率增加3成5、员工离职率减少5成7;但英国等国尚未强制性立法。
台湾如能周休三日,多休一天当然可增加陪伴家人的时间及旅游休闲的机会。立法让劳工多休息,还有薪水可领,试问有谁不要呢!然而对于资方来说合理吗?对广大劳工真能增加权益吗?增多休假一天是否变相加长其他天数的上班工时,也是疑虑。
2021年台湾平均年总工时虽降至2000小时,创下历年最低纪录,但仍居全球第4高;惟劳动部解释,不能只看总工时,也要评估每周劳工工作时间,台湾41.6小时比韩国、日本都少。因周休三日的议题牵涉劳工及军公教,行政院表示需跨部会讨论。
支持此案者多称「工作效率与质量远比工作时数重要,合理休息提升效率」。反对者则称「公司生产力下降、事务挤在四天更加劳累」。其实劳工必须思考的恐是如果周休三日,台湾产业等于增加人力成本,可能因此加速让企业产业外移,或开发无人工厂,或是引进更多外劳人力。
台湾劳力的主要问题应先考量「缩短工时」,而不是周休三日;否则周休三日却把少一天的工时分配到其他四天,让周一至周四每日正常工时十小时,这样民众还会支持吗?若要「缩短工时」,则可在维持在周休二日之下,减少每日正常工时至6~7小时,或以每周减少计算,甚至可检讨通勤交通时间、工作中间休息时间是否纳入工作时间。
其次,值得探讨的是,《劳动基准法》规范周休二日,若要改为周休三日,也应先解决现行制度产生的问题,例如弹性工作、变形工时、备勤工时、待命工时、加班工时、减班休息工时等。
进一步而言,能否先以《团体协约法》奖励企业试办周休三日,借以评估强制入法的冲击?或者给予企业得以更弹性的条件,每周一日居家上班。与其周休三日,不如正常工作五日,缩短每天工时、减少加班、合理工时工资结构。
当前台湾存在少子化、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各产业已面临缺工困境。一旦实施周休三日,若无配套措施,有可能导致薪资缩水,同时也需考量资方的企业成本及产业竞争力,否则,结果导致资方倒闭、员工失业,都非劳资双方之褔。(作者为台中市政府前劳工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