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营商环境满意度77.3% 加快大湾区市场融合

开栏语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今年10月23日世界银行公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排名上升至全球31位;中国出台首个《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于2020年1月1日实施。

这一年,全国各地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改革更是走在全国前列。南方都市报南都营商环境课题组联合“南都治理观察团”专家学者,走进民营企业和改革一线部门,围绕企业获得感和改革创新举措等开展调研

即日起,南方都市报陆续推出“营商环境系列报道调研篇”,通过一组报道综合呈现调研成果。

今年9月25日,新修订的《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审议通过,新增加了“营商环境”部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营商环境、面临的堵点痛点是什么,是每个城市在推进营商环境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命题。

今天南都率先推出的珠三角企业满意度调查报道,深入剖析珠三角城市企业对营商环境的直接感受,企业当前存在的难点堵点以及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今年9月至10月期间,南都营商环境课题组开展了2019年度珠三角城市营商环境企业调查,以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了解企业对所在城市营商环境的评价和建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珠三角营商环境总体满意度达到77.3%,三个城市满意度超过八成。

问卷调查和访谈情况综合反映出,民营企业切实享受到今年减税降费、税收返还等政策带来的实惠,但仍有超过三成受访企业认为当前税费负担较大,融资难依旧是老大难问题。值得关注的是,加快大湾区市场融合、统一市场规则成为企业最渴望优化营商环境的三个方面之一,表明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企业在湾区市场活动增多,对各城市间的市场融合、规则对接需求提高。

前三季民企交出亮眼成绩单

2018年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并走向更加广阔舞台。一年过去,各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有何变化?先看今年广东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前三季度,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4010.98亿元,同比增长4.5%。民营工业保持较快增速,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7.1%,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80.5%。

可以看出,民营经济在广东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取得了不错成绩。而民企要实现更好发展,还面临着哪些问题,各城市又该如何提升自身营商环境,这成了本次营商环境调查的重点,问卷调查的样本私营企业数量占68.8%,访谈则以民营企业为主。

民企营商环境满意度74.8%

调查同时反映出,民企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相对央企和国企要低。中央直属企业对营商环境满意度最高,为86.2%,国企满意度在84.7%,港澳及外商投资企业满意度为81.5%;而混合所有制企业和私营企业满意度均低于八成,分别为77%和74.8%,分别比央企低8.8个百分点和11.4个百分点。民企对改善营商环境的诉求更迫切、呼声更高。

佛山市南海区一家服装制造企业成立超过30年,每年产值约9000万元,有员工400多人,在行业里有一定的口碑,但近年随着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生产成本上升,企业利润已有所下降。“无论是降税,还是支持成立行业联盟帮我们打品牌,政府都有实实在在的措施。”一位企业负责人女士对政府部门近年来致力于改善营商环境的做法给予肯定,她同时表示,“整个制造业环境以及这个行业处在一个转型期,我们期待有更好的营商环境,但这不应该只是政府的任务,企业也同样要一起营造,比如在诚信竞争,注重知识产权方面。”

优惠扶持

政府扶持培育科技中小企成长 仍有半数民企没享受优惠政策

过去两年,广东在支持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方面,不断“加码”,制定出台了“实体经济十条”“民营经济十条”“融资22条”、“知识产权保护8条”等措施,旨在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

访谈过程中,课题组发现中小企业对政策支持的需求显著。广州市越秀区一汽配外贸企业负责人张先生介绍,他所在的企业成立7年,去年的营业额约4000多万元,汽车配件在国内和国外的销售占比为7:3,他有计划扩大国外市场。“前年去国外参展过,政府有补贴,但实在是杯水车薪,希望政府对企业出外参展和扩展市场给予更多支持。”

政策好不好,关键看落实。民企对经济政策知晓度如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民企对省市区三级政府出台的民营经济政策“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比例合计只有18.4%,“不了解”的比例为26.8%,其他大部分企业都选择“一般”。调查发现,企业对政策的知晓度一定程度上和当地政府部门的宣传强度相关。

广州市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制造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和开发区的部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沟通上完全畅通,有最新政策动态都能迅速掌握,开发区会定期将政策制定成册发放至企业,点对点的告知企业政策信息。

据了解,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全国首创“政策兑现服务”,将涉及不同部门的61项惠企政策共300个事项统一到“政策兑现窗口”办理,兑现流程简化到6个,最慢只需28个工作日就能办结。截至今年10月底,黄埔区共兑现企业扶持资金2万笔共200多亿元。

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是开发制造和销售质谱仪器的民营企业,每年获得政府补贴和税收返还约1500万元-2000万元,“补贴虽然占企业开发投入比例30%左右,但这是来自政府的温暖和培育,对企业是很大的鼓励。”该企业有关负责人谈到,一台质谱仪器研发周期在5-8年,研发投入在1000万元到1亿元不等,市场培育2年,如果在企业初创和研发阶段没有政府培育和扶持,中小企业很难成长起来。

此外,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5.6%的企业表示没有享受过优惠政策等扶持及补贴,其中50.3%是民营企业。没有享受政策优惠,多是因为申请条件多、过程繁琐或者成本高,“优惠政策不少,但有时候申请条件多,要成本,时间又长,我们到后面就算了。”江门一家摩托车配件企业负责人邓先生说。邓先生的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发现企业在有些政策优惠范围内,但申请时发现有很多条件,还要出具很多认证证书。“认证也要花钱,加上时间成本,最后奖励下来也没有多少,觉得不划算就没申请了。”邓先生感到无奈。

减税降费

今年减税降费成效明显 企业盼能更进一步减负

今年以来,全国实施较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减税政策成效如何?29.6%的受访企业认为“成效明显,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但与此同时,37.4%的受访企业认为“企业负担的税费仍然较高,希望进一步减轻负担”。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2.8%的受访企业“纳税返还”类型政策的享受度最高,16.4%的企业曾享受“科技研发补助或减税”政策优惠。

在南都记者访谈的企业中,表示享受“纳税返还”优惠政策的企业不少。位于佛山市的一家新材料公司,在2017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后,于2018年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少缴税款196万元,是实实在在的税收福利。“税务部门会不定期给企业做宣讲,这两年还有专人对接,很方便。”企业财务负责人说,在系列科创优惠政策和税务部门长期宣讲的助推下,企业得以增加科研投入。

当然,南都记者在访谈过程中,有企业表示仍有较大的税费负担。“我们有出口退税,但很少,手续也比较麻烦,相对而言我们的税费压力还是很大的。”从事汽配贸易的张先生说道。他表示,如果税费负担能够再降,对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

针对企业经营困难的调查显示,企业面临的经营问题(多选)中,30.4%的企业认为“税费负担重”,在各项负担中占比最高;认为税费负担重的企业类型中,民营企业比例最高,达到33.4%;广州和中山企业认为税费较重的比例分别为37%和38.5%,在9市中处于前两位。

贷款融资

融资难融资贵是老问题 有企业贷款成本达20%

针对企业经营困难的调查还显示,27.6%的受访企业认为“融资难、融资贵”是较为显著的问题,这也一直是中小企业的发展障碍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央企选择该项比例与混合所有制企业相当,表明受访央企同样感受到融资压力。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调查结果显示,32.6%的企业认为“银行贷款手续繁琐、对抵押贷款要求高”是最主要的障碍,其次是“贷款利率高”。

企业在访谈中反映的意见印证了问卷调查结果。位于佛山南海的服装制造企业,贷款成本最高时达到20%。“单纯贷款利率没这么高,但比如我们做知识产权融资,评估费很高,过程也繁琐,我们就‘打包’给贷款的银行,请他们一同解决,算下来融资成本差不多有20%。”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说道,目前,该公司一栋大楼全部抵押给银行。“必须要有抵押物,没有很难贷到款。”

中山一家五金家居企业负责人张先生也表示,曾尝试向银行贷款,但因为抵押品不够等原因最终没能成功。该企业是只有三四十人的典型中小企业,受资金短缺影响,企业的技术改造也一度停滞不前。中小企业处于贷款“洼地”,课题组在一次企业座谈会上做的即时调查,8家参会中小企业中只有2家从银行获得过贷款,2家企业中1家是上市企业、1家有厂房等固定资产抵押;没有获得过银行贷款的6家企业均属于信息科技、生物医药等科技研发企业,缺少资产抵押和市场规模等条件。

今年初,颜如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启动历时8个月的银行融资,从支行到分行,层层审批,“该去考察的都考察了,银行对我们都是认可的,但是最后到总行审批不通过。”颜如玉有关负责人感到无奈,“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拿到超过2000万元的融资额度,贷款部门的经办人员积极,但审批部门卡得很严。”该负责人同时表示,与银行形成最鲜明对比的是政府的态度,政府对初创企业的发展支持是解决问题和助力推动,广州市和从化区有关部门推动企业申请产业基金等支持。

此外,调研发现,部分民营企业信息公布不够公开、全面、透明,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还贷能力难以判断,从而也降低了民企融资成功率。

成本压力

研发成本逐年上升 已成三大成本之一

南都记者访谈过程中,企业谈得较多的是成本压力大。近年,各地陆续出台降成本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迅速增长的成本,比如截至今年9月底,“实体经济十条”及修订版的实施,已累计为企业降低成本约2208亿元。但企业仍觉得近年人力租金等成本在迅速上升。

问卷中针对企业负担的调查(限选三项)结果显示,73.6%的受访企业认为人力成本最高。人力成本是当前国内企业面临最大的经营压力,但与此同时,企业在招聘人才、留住人才时同样存在困难,企业的人才吸引力调查结果显示,37.8%的受访企业认为“人才薪酬过高”,值得注意的是“家属子女就业配套不完善”比例同样为37.8%。

“现在我们有些工厂已经搬到东南亚去了,有些则往内陆省份迁,人力成本不断在增加。”佛山南海服装企业负责人梁女士说。她表示,工厂发展30年,很多外地员工已基本在本地扎根,“子女入学也不顺利,我们也一直跟政府沟通看能不能有所改善。”梁女士说。禾信仪器有关负责人也建议,人才入户政策需要更精准,“比如高端人才在黄埔区工作、天河区居住,随迁子女在天河区入学就存在协调难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成本第二位的是租金,32.6%受访企业认为租金成本压力大。值得关注的是,研发成本超过了管理成本和融资成本,上升到第三位,有15.4%的企业选择该项成本,其中江门企业选择率达到27%,东莞企业为21%,表明珠三角企业注重产品创新、同时也加大了研发方面的投入。

企业在反映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期盼和建议。对于今后营商环境改善的建议(多选),44.4%的受访企业希望“继续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呼吁继续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的比例最高的是混合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和港澳及外商投资企业;在城市方面,佛山和中山的企业比例较高,均超过五成。

其次是36%的受访企业希望“降低用工成本”,与人力成本调查结果相呼应。此外,31.6%的企业希望“加快大湾区市场融合,统一市场规则”,表明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的大背景下,企业对加快湾区市场布局的期待,也表达了企业希望市场融合和规则对接的呼声。只有真正实现湾区内制度和规则的互通互认,企业做生意才更便利,这为粤港澳大湾区下一步的营商环境改革指明了方向。

商事登记事项满意度近90%

调查问卷也从五大类型事项调查企业的满意度,企业评价最高的事项为商事登记,满意度达到89.8%,接近九成企业对开办企业、注销和变更等事项感到满意。第二位的事项是接入供水供电和燃气服务,满意度为85.4%。而满意度最低的是建设工程审批,只有64.2%的企业对获得施工许可、环评、竣工验收等事项感到满意。

珠三角三城市满意度超80%

从城市来看调查结果,各城市的受访企业对该营商环境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比例,下同)均在70%以上,珠海、肇庆和深圳的受访企业满意度均超过八成,广州受访企业满意度为76.4%,比本课题组发布的2018年广州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上升1.4个百分点,表明广州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改善满意度在稳步提升。

调查说明

在企业问卷调查方面,课题组依托企业数据库,从珠三角9个城市超过8万的企业名单中抽样500家进行电话访问,按照城市级别和经济实力分配样本数,企业类型涵盖中央直属企业、国有独资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等主要企业类型,其中私营企业样本数量占68.8%,本调查倾向于收集民企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调查方向涵盖企业商事登记、建设项目审批、获得供水、供电、燃气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和跨境贸易(含进出口检验检疫)等五大类型事项的手续、时间及成本。

在企业访谈方面,课题组邀请30家企业负责人参与优化营商环境的访谈,访谈对象均是民营企业,且不少是中小企业的代表,着重了解他们对营商环境改革的需求和建议。(问卷调查完整内容敬请期待南都大数据研究院12月初发布的《2019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调研报告》)

策划:南都记者 尹来

统筹:南都记者 赵安然

编辑统筹:方军

采写:南都记者 蒋臻

赵安然 实习生 郝莹

佟彤 甄旭

企业调查支持单位:广州方舟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天眼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