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葡萄酒产业背后的科创力量

宁夏是我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酒庄酒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宁夏葡萄酒在国际大赛中获得1700多项大奖,占全国获奖总数的60%以上……

8月11日,记者从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上获悉,宁夏以科技之手塑造本土葡萄酒的多元化个性特征,为实现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树立典范。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于今年1月揭牌,是我国首个葡萄酒产业开放共享式技术创新平台,遴选出9个方向的15位首席专家和12个创新团队,涉及国内11所大学及科研院所、产区企业31家。

“创新中心运行以来,在重点项目实施和申报中取得阶段性突破,在葡萄酒领域获批20余项人才开放课题,为产业发展夯实基础,集成近10年在产区的近40项科研成果提出的气候篇、种植篇、病虫篇技术报告,充分发挥了创新中心的协同和服务作用。”该创新中心主任赵世华表示,后期将继续组织专家根据葡萄原料生产实际情况,指导发布2024年葡萄酒酿造工艺技术及产品质量综合评价等3个报告,简称酿造篇、新酒篇、产区篇,为产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推进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房玉林,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房经贵等6位首席专家,分别就承担的工作开展情况,涵盖风土与栽培、品种与种苗、新产品与衍生品开发、生态及酿造与工艺研发等多个方面,同与会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近年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以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发展的“品种芯片”问题,选育耐高热强光的优质酿酒葡萄品种品系、抗旱寒免埋土酿酒葡萄优株(优系);开展本土酵母酿酒性能研究,实现中国本土葡萄酒酵母“从0到1”的突破,构建了本土酿酒微生物的“菌种芯片”……奠定了产业发展的坚实根基;开展一系列全产业链的科技探索创新,依托智能化酿造项目,研发“葡萄酒物质对应感官的预测系统”,逐步攻克国产葡萄酒过度依赖原料品质、风格特征不易固化的瓶颈;依托橡木桶替代项目,研发基于仿生原理的橡木替代材料和陈酿装备,有效控制陈酿成本……为挖掘产区风土优势提供了科学性系统性方案,实现节约成本、提升效率、优化品质的效果,让新质生产力在促进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最大潜能。

聚焦产业链里的创新链、创新链后的产业链,葡萄酒产业的新赛道海阔天空。大家表示,将以工作推进会召开为契机,着力打造产业创新、人才集聚和成果转化高地,不断提升葡萄酒产业科技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本报记者 高 菲 张适清 王雨婷)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