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上元之夜引热潮 人民日报:博物馆热「反映人们返本开新的文化心理」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北京故宫19日晚间举行「紫禁城上元之夜」元宵节文化活动,这是北京故宫建院94年来首次在晚间免费公众开放,也是紫禁城古建筑群第一次在晚间大规模点亮。鉴于民众都想一窥皇城夜幕风采人民日报评论表示,衡量博物馆标准不仅在于馆藏的丰富,还在于其多大程度融入人们生活,博物馆热的背后「更是传统文化从社会个体层面的回归」,并且「反映人们返本开新的文化心理」。

▼「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19日晚间登场。(图/记者曾俊豪摄,下同)

人民日报指出,由正月十五灯会向前回溯,逛博物馆、体验传统文化日益成为人们的新年俗。「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不仅向人们展示传统习俗韵味,还邀请劳动模范、北京榜样、快递小哥环卫工人解放军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公安干警等各界代表共同参与,营造共庆佳节的浓厚氛围

评论提到,人来人往的博物馆「成为春节前后的另一道风景」,例如人们于春节期间在故宫参观「紫禁城里过大年」文物展览,感受古代皇家过年的气氛;逛逛老字型大小,在吃喝玩乐中辞旧迎新;观看复原天灯、万寿灯,想像康乾盛世景况。在春节7天长假当中故宫博物院每天的8万张门票都售罄;国家博物馆初二到初五连续4天现场观众突破6.5万人次;陕西省300多家文化馆、博物馆新推出79个丰富多彩的主题展览,共有1196万人次参观,游客量同比增长11%。

评论还称,故宫博物院今年首次举办的「中华老字型大小故宫过大年」,以及在正月十五开放民众登城墙、看灯会,事实证明中国的博物馆「正在与时俱进中加强创新、走近公众」,可以办成国际一流水准「成为国家文化的金色名片」。

评论强调,衡量博物馆的标准不仅在于馆藏的丰富,还在于其多大程度融入人们的生活;博物馆融合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让传统文化浸润当代生活也成为趋势历史文物不只是历史的沉淀、岁月的陈酿,不是一个静止的存在,而是寄托着文化血脉的传承,并与人们的生活和所处时代息息相关。

人民日报表示,博物馆热的背后「更是传统文化从社会到个体层面的回归」,并且「反映人们返本开新的文化心理」,春节、元宵节这样的中国传统节日「凝聚了我们祖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蕴藏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智慧,通过逛博物馆「人们纪念传统节日、触碰传统文化、感受流淌的文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外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在汲古纳今中有了更多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