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到隔离病房前线! 香港医护:市民都很支持「计程车免费送回家」

玛丽医院B6隔离病房团队由15人组成,当中四名来自内科,另外11名来自骨科或其他医院部门。(图/香港01授权提供,下同)

图文/香港0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于全球持续蔓延,医院隔离病房似乎成为死亡的代名词。然而,玛丽医院内科病房经理叶俊机、内科资深护师廖德伟矫形创伤外科医生黄嘉衡、心胸外科行政助理何美莉,以及何美莉大口环根公爵夫人儿童医院矫形及创伤外科护士刘倩婷,却无惧病毒自愿参与到前线防疫团队工作。究竟隔离病房的工作是怎样?他们在疫情下抱着什么心情?

玛丽医院B6隔离病房的团队由15人组成,当中四名来自内科,另外11名来自骨科或其他医院部门。医生每更工作为两个星期,护士则为六个星期。病房的用途检疫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人,病人须进行病毒测试,得出结果后将调配到其他病房,或是无碍出院。当中的病房流程涉及到感染控制措施、打针、电子派药系统等。

团队来自不同医院部门 士气高昂隔阂

矫形及创伤外科医生黄嘉衡参与了2月24日至3月8日首轮自愿性工作。因疫情严重,人手需求增多,骨科部门主管接收到邀请,经过评估后认为需要帮忙,他说尊敬不少高级医生及部门主管愿意重返前线工作(即见习医生的工作),因此跟随他们转往隔离病房。矫形及创伤外科护士刘倩婷更为了帮助前线的医护,从大口环根德医院转往玛丽医院参与。

虽然团队来自不同医院和部门,但内科病房经理叶俊机认为,因工作属自愿性质,「士气非常之好,大家都好青春活力!」他更大赞同事工作时绝对认真,气氛融洽且容易沟通。当遇到问题,所有人均积极提出建议,并无任何隔阂。

内科资深护师廖德伟更表示,隔离病房的工作并不难受,目前的人手仍能应付。他指,隔离病房设有负压系统,若跟随感染控制程序,工作与一般病房没太大差异。他亦不担心受到感染,更指现时多位患者已治愈出院,只要及时处理,感到不适后尽早求医,被治愈的程度相对较高。「其实这个病有没有外面形容得这么可怕,我觉得不太怕,因为这个病是可以治疗的。」

医护人员深受市民支持 深夜搭计程车不收钱

这是最坏的时代,亦是最好的时代,狄更斯双城记》的名言,这些自愿加入「dirty team」的医护深有同感。自疫情肆虐后,他们收到市民大量的支持和鼓励。黄嘉衡提到一次深受感动的经历,「试过有次深夜12点搭的士(计程车)收工,司机都『送我一程』,没收钱还跟我讲加油。」叶俊机亦观察到许多餐厅支持医护人员,出示员工证便可享有折扣,更被鼓励「你们加油,我们支持你。」

刘倩婷却表示,出外就餐不会出示证件,因自知有受感染的可能,独自一人吃饭,平日只透过WhatsApp与朋友聊天。但有失必有得,她透露医护经常收到市民送赠的礼物,如汤券、营养饮品等,「知道不是自己一人,感觉好窝心。」

为做好本份 不顾妻子反对到隔离病房工作

虽然得到市民的支持,但黄嘉衡却被妻子反对决定,认为隔离病房的工作过于危险,可能会受感染导致死亡。当时他引述资料反驳,指现时全港个案不足200宗及个位数死亡率,「每个星期车祸都不止死这么多个,她不赞成,但我说要去嘛,她都讲不赢我。」他解释,自己并非想做英雄,只抱着做好本份的心态上班,在解释过后妻子亦不再极力反对。

此外,黄嘉衡认为14天隔离病房的工作非常宝贵,曾遇到各种古灵精怪的病症,如急性血癌糖尿病发作等,会影响X光检测的结果。对于骨科医生而言,这些病例并不常见,他相信获取经验后回到骨科病房,应付疑难杂症时的信心会更大。

【本文获《香港01》授权转载。】

►戴口罩更要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