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嗨喊:成为半导体大国的日子不远了 专家揭3风险狠打脸

全球多国加码半导体产业投资。(示意图:shutterstock/达志)

疫情期间的晶片荒,让全球多国深刻体会到发展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不仅美国、日本、德国、欧盟都祭出空前利多,力邀国际指标大厂前往当地投资,并积极扶植本土产业,力拼在3年内跻身全球第3大经济体的印度,也捧着补助金杀入半导体大国战场。

可是《日本经济新闻》报导指出,尽管印度政府想要吸引新产业,但是首要关键在于稳定供应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能做到打消企业的疑虑。

印度莫迪政府近期付出大量努力,推动印度成为全球半导体设计、制造和技术发展的中心。今年2月底接连批准了3家半导体工厂的建设计划,包括台湾力积电(PSMC)与印度塔塔集团(Tata Group)于多莱拉(Dholera)合作的晶片厂、塔塔集团封测厂,以及日本瑞萨电子与印度CG Power and Industrial Solutions合作的封测厂。

印度总理莫迪3月13日以视讯方式为这3家半导体工厂主持奠基仪式时强调,这是印度的历史性一天,并指出,「印度在半导体领域成为世界大国的日子不远了」。

可是据《日本经济新闻》报导,日本企业对在印度生产依然抱持谨慎的态度。莫迪虽力推「印度制造」,但制造业在印度国内生产毛额(GDP)中的占比仍不足2成,低于莫迪政府成立不久后提出的25%的目标。

半导体做为高精技术产业,对于水、电等基础设施都有非常高的需求。日本综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员熊谷章太郎直言,若要在印度生产半导体,是否能够克服电、水、人才等课题,显然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因为就以印度总理莫迪家乡古吉拉特邦来说,尽管他在担任该邦领导人时就致力于产业招商,并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可是当地仍然存在电压突然下降与瞬间停电的情况。一旦供电品质异常,往往会造成产品生产良率降低,甚至损坏昂贵的生产设备,可能严重影响企业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