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西方去风险化对半导体业影响大
西方国家「去风险化」的做法之一即是「去中国化」,此部分在半导体市场中趋势尤其显著。图/freepik
「去风险化」意味西方国家肯定与中国双边经贸往来与相互合作,以因应全球挑战,但主张应在经贸上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并避免各国因为供应链的脆弱性而受制于中国。西方国家针对关键领域对中国所采取的种种限制措施,旨在维护自身的利益,让双边关系处于风险可控的态势。但不可讳言,若是在某个领域,中国严重威胁到其他国家,「去风险化」的做法之一即是「去中国化」,此部分在半导体市场中趋势尤其显著。
■欧美日对中「去风险化」 意涵不尽相同
对欧美日等国家来说,尽管「去风险化」所代表的意涵不尽相同,但可以成为现阶段对中国政策的最大公约数,作为一种务实的态度,并试图淡化与中国的紧张关系和阵营划分氛围。而过去美国川普总统对中国的政策较为倾向脱钩,也就是中长期要切断与中国的往来,不过也因中国经济与各国仍有相当的连结性,故在当时欧洲并未明确响应美国脱钩中国的策略。尔后2023年随着美方释出其追求去风险的策略,而不是脱钩,显示「去风险化」从根本上意味着有弹性、有实效的供应链,确保大家不会被任何一个国家所胁迫,此说法则逐渐被西方国家及其他美国同盟国所接受,故2023年G7峰会上,「去风险化」被七国集团整体接纳,并正式写入公报之中,代表着「去风险化」这个说词与川普总统的无底线外交划清界限,显得理性、负责任,又不得罪已经仇视中国的人民。
事实上,就欧洲的观点来看,「去风险化」的目的并不是要在经济上孤立中国大陆,而是要增强欧洲自身的经济抗压能力,希望在贸易关系中避免在关键领域的依赖性,同时将对贸易和投资的损害降到最低,特别是俄乌战争未歇,欧洲已有相当的体悟,从而转移部分产业链,达到对中国「去风险化」的目的。而对于美国来说,「去风险化」是以战略竞争的高度,透过关键领域的严格限制,来阻止中国大陆作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超过乃至威胁自身的风险,特别是美国强调供应链多元化和「近岸外包」,借此降低供应链的脆弱程度,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并不会因此改变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进行围堵和孤立的既定方针。
■面对围堵与孤立,
大陆反而更自立自强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西方国家佯称的「去风险化」,目的就是要把中国视为风险,诱拉盟友从过去因美国施压与中国脱钩的被迫状态,转为主动「去风险化」,进而进入「去中国化」的自发状态,在此情况下,中国自身也积极进行「去风险化」,也就是将该国的战略重心转向本地需求和技术来发展。
整体而言,台湾必须在全球科技产业供应链重组之际掌握契机,特别是半导体业者对于中国的投资止步,毕竟全球产能区分为中国大陆、非中国大陆阵营的趋势显著。
由于过去台湾对中国半导体投资金额并不大,尤其是面临N-1的制程管制、两岸政经情势紧张的氛围,因而在西方「去风险化」战略下,已使在大陆的半导体台商投资止步。尽管美方近期延长三星、SK海力士与台积电中国工厂的豁免权,允许这些厂商进口晶片制造设备至大陆,但预料由于美中科技战的选边站问题,加上近期并非两岸半导体合作的时机,因此预料短期间内台商对于中国的各项投资活动恐持续趋于保守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