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半导体专案频传烂尾 地方政府造成重大风险或损失要问责
半导体产业是大陆「中国制造2025」目标重要环节。(新华社资料照片)
大陆官方计划未来6年内注入上兆美元巨资,倾力要达成半导体产业链完全自给目标,但近1年来江苏、四川、湖北、贵州、陕西共6个百亿人民币级半导体项目先后停摆、烂尾,日前甚至有调查报导指出有海鲜批发商也买下半导体商过半股权要骗补助乱象。大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宣示要管,并有4作法,要降低半导体重大项目投资风险。
发改委发言人孟玮今(20)日表示要减少个别地方集成电路(注:即积体电路)低水平重复建设风险显现的情况,他称管理方法是「按照主体集中、区域集聚的发展原则,有序引导和规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秩序;抓紧出台配套措施;建立防范机制,降低集成电路重大项目投资风险;引导地方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的风险认识,对造成重大损失或引发重大风险的,予以通报问责。」
新华社旗下周刊《瞭望》10月1日有报导指出半导体「造芯热」有多个项目停摆,并批评部分地方政府轻率盲目,成为冤大头。报导不久后被下架,但在其他主流媒体转载部分并未立刻强制要求撤除,可见大陆中央已注意此现象。报导中提到的半导体项目包括南京德科码、成都格芯、贵州华芯等,加上之前因「资金缺口」停工的武汉弘芯案例,确实出现烂尾潮。
北京半导体行业协会指出,今年上半年就有近20个地方政府签约或兴建半导体项目,总投资规划超过600亿人民币,但约8成落地于产业基础薄弱、没有相关项目建设经验的非一线城市,项目永续性引发业界担忧。更严重的是,这些项目在停摆前已经将大陆为数有限的半导体人才虚耗2至3年,让人才更难跟上最新技术发展。
另据陆企资讯商企查查资料,今年1至9月有超过1.3万家陆企登记为半导体商,其中不乏海鲜批发、汽车零件等与半导体完全无关产业,例如去年亏损10亿人民币的大连晨鑫先由海鲜批发转型做线上博弈,5月又以2.3亿人民币买进上海某半导体商51%股权,直接推升该公司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