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级发言?柯文哲脸书谈「国家治理」:放下意识形态对立

柯文哲赴议会专案报告。(图/记者李毓康摄)

记者陈家祥/台北报导

台北市长柯文哲是否参选2020引发外界关注,尽管始终没有明确表态,但近来幕后动作不断,16日更在脸书上谈「国家治理」,拉高发言层级。对于「国家治理」,柯文哲说,就是清廉、勤政爱民,解决人民每天遇到的问题,此外,也要放下意识形态的对立,政府更廉洁、更有效率的往前进。理智数据是决定政策因素,而不是感觉情绪

柯文哲表示,进入台北市政府工作,每天就是解决人民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为过去有太多累积几十年的问题根本没人要处理,「我常说,国家的法律应该是给人民遵守用的,而不是参考用的,但台湾实在不是一个法治地方,常常对的事情不做,不对的事每天在做,各种怪怪的事层出不穷。」

柯文哲直言,一个国家的标案,可以不顾程序,被政治力不断介入;违建可以课税,那么请问课税五十年后,这个违建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竞选经费上限也没人当一回事,监察院申报的竞选费用大概也没人当真;建案不按图施工已经习惯成自然,真的去取缔,他还觉得奇怪;一例一休的法律订了,没有正式施行过又改了,「这些怪事,每天不断的发生,最后大家也麻痹了,假装没看到,过一天算一天。」

「更多的是不合时宜的法规,搞到大家没办法做事。」柯文哲说,每天早上开会,问公务员怎么解决,他们常常双手一摊:「等中央修法」,结果计划无限延长,不知不觉就这样耽搁下去。「就像双子星案,谁得标我都没意见工程可以继续进行就可以,反正我都照SOP前进。」柯文哲不免俗提到近来卡在投审会的双子星开发案,因为判定陆资的问题东拖西拖,中央还是没有答案,而且遥遥无期。政府本身已经变成企业最不可测的风险。柯文哲认为,所谓「国家治理」就是放下意识形态的对立,政府更廉洁、更有效率的往前进。理智、数据是决定政策的因素,而不是感觉或情绪。台湾的国际局势一直都很艰难,正因为如此,所以才应该更冷静。把人民的福祉当作考量的第一因素,政治就会变得很简单。「2017年的台北世大运过程中也是风风雨雨,受到各方压力,但是我还是坚持台湾的最大利益,最后圆满成功。」柯文哲说,世大运期间是几十年来,台湾社会最凝聚、最团结,甚至最欢乐的时刻。台湾走出去,世界走进来,让世界看见台湾。我们做到了。柯文哲强调,这几年下来在台北市政府努力的,就是改变政治文化,让崩坏的国家治理可以重新上轨道,让所谓的普世价值民主、自由、多元、开放、法治、人权关怀弱势、永续经营,可以真正被实现,「这个道理不一定被大家接受,但我们还是会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