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金马影展/奈派克奖入选影片总评

文/彭绍宇

2018金马影展开跑,除了金马奖入围影片或三大影展作品,其实仍有许多影片值得注意。「奈派克奖」为金马影展两个会外奖项之一,全名为「亚洲电影促进联盟」(NETPAC),宗旨是鼓励亚洲新锐导演,已与超过三十个国际影展合作,包含釜山影展、鹿特丹影展、多伦多影展等,也因此入选影片不限华语,例如今年角逐奈派克奖的九部作品即遍布东北亚、东南亚与两岸三地

笔者身为今年金马影展「亚洲电影观察团」,已提前观看完所有奈派克奖作品,九部题材多元、各擅胜场,更让人看见亚洲电影工业的活跃与创意。此外亦可发现,创作主题深受当地社会结构与文化背景所影响,其中女性导演有三位,有已在电影界资历丰厚的工作者,也不乏甫毕业的新鲜人,尽管背景差异大,但共同点都是他们有故事想说、也有能力透过影像述说好故事。

以下九部无雷简评,记录下今年亚洲各地的优秀新锐导演,他们所端出的初试啼声之作。

《老大人》(Dad's Suit)/ 台湾洪伯豪

生命走到末端,这个社会与家人之于自我,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变化。很辛苦的,特别是身体老化的速度更甚于心、更甚于自尊,怎么样的体贴似乎都会过了头,成为沟通的窒碍而衍生的情感脱节,真正内心在乎的已难以说明,说了没人愿意听、也没人听得懂,人生走到底所淬炼出的,可能就是这样一抹无奈,进了隧道,生命的最后一哩终得自己走完。

曾获得2016年优良电视剧本奖,前身为《阿爸的西米啰》,后改名为《老杯。》最后的正式片名才是我们看见的《老大人》。不过它的英文名《Dad’s Suit》仍体现出最终围绕于「父亲」此母题之中,这个传统上有点傲气又孤独的复杂存在,像一池深潭,尽管早已不负英姿,那套体面西装仍然是他想留下的最后样貌

身为本届奈派克唯一的台湾代表,相较他国电影,它的野心其实并不大,细腻剧情娓娓道来,小戽斗、喜翔和黄嘉千的表现撑起整部电影,镜头色调和多幕令人沉静又感动的剧情设计,尽管画面有过于电视感的瑕疵,但它仍是一部动人抒情,且言之有物的疗愈小品。

《G杀》(G Affairs)/ 香港(李卓斌)

相较于《老大人》在小范围内讲故事,《G杀》的企图心明显大上许多,以一桩人头命案牵动起形形色色的嫌疑犯,包括女高中生、自闭青年、大提琴手、刑警、性工作者和教师等等,也以小喻大讨论至香港整体社会的多重体制问题

这是一部充斥着愤怒的作品,揉合青春、血腥、排他与自我意识,如此多元素混和,造就我们很难去说清楚它的模样,在真实和虚构的游移间,命案只是个引子,如同这个社会无论怎样去证实,人性依旧疑点重重。

很有创意的剧本,导演以G为首的不同英文单词串接,起初使人惊艳,但野心大也同样成为它的缺点,片子中后段开始有些后继无力,符号出现过多也使人难以集中,剧情发展的处理无法聚焦,甚至让人感到有些刻意。然而导演首部片就有这样的尝试,玩弄画面的功力虽未臻成熟,仍展现香港电影少见的风格

《柔情史》(Girls Always Happy)/ 中国(杨明明)

一部全程都在发牢骚、抱怨怀才不遇的可爱电影,叙述一对作家母女怎么样的看不顺眼对方母亲是严重的控制狂,总对女儿的食衣住行指指点点,偏偏女儿又是一个自我意识强烈的新时代女性,母女俩的拌嘴、冷战与互相怜惜和从彼此身上寻求安全感,在北京胡同里开出二朵形色特异的花蕾。

此为中国女导演杨明明自编自导自演的长片处女作,也是今年唯一一部入围柏林影展的中国电影,它可能是一部使人好恶分明的作品。部分人会认为通片都是自恋与自我抬升,二小时的絮叨像是原地踏步,格局并不大。但我则非常喜欢这样的叙事风格,有趣的对白是最难写的,尽管对于「爱」的表达,导演呈现了它喧哗且不那么美丽的一面,但这样从争执或贬低对方中,找到一丝足以慰藉自己的理由,对我而言再真实不过,当爱的价值可被计算,关系不过成为一种长期投资,等待精准时间买入卖出,整个社会缺少一点血肉,这或许是新时代来临后,人们将演化成的模样。

特别喜欢片子最后的旁白,她说「小孩,你知道吗?我不会喜欢你,就算你丑得令人怜惜,你太早学会了卖乖,你天生卖乖,以为我看不出吗……」独具巧思的一段诗意结尾,映照出母女俩最后短暂的关系转变,你知道这不会是她们的最终模样,问题也没被真正解决,不过是被推宕了,但有时就是想这样,短暂地、如小偷一样,享受刹那的情感暖流。

幻土》(A Land Imagined)/ 新加坡、法国、荷兰(杨修华)

这是一部用移工失眠的双眼,去看繁华文明背后潮湿、疲惫不堪的那一面。背景为新加坡,从警察寻找一名失踪移工开始讲起,试图在这座弹丸之地找寻他的下落与足迹,虽然新加坡土地很小,但来自四面八方的工作者,让这座城市仿佛奇幻土地,「这边的沙来自马来西亚,那儿的尘土来自泰国或柬埔寨……」,电影里有着这样美丽的对白,明明浪漫,却使人感到被囚禁的空虚。

电影善用虚实交错,形塑出剪不断理还乱的生存困境,而迷幻元素的增添也为这部电影的观影体验提升感官刺激,其中一幕电脑游戏的荧幕,粗糙的累格画面却魅力十足,让人深受吸引,也构筑出电影想完成的荒谬孤寂感。我想起美国小说家娥苏拉.勒瑰恩(Ursula Le Guin)的短篇小说《离开奥美拉城的人》(The Ones Who Walk Away from Omelas),内容叙述着一个和平、繁荣的城市,其实是靠着在地底深处反锁一名小孩的代价,才成就了整座城市的幸福,直到有人看到了他的处境,因为罪恶感而离开了这座城。

看似科幻,但现今文明不也是牺牲了一部分人的苦难才得以光鲜?只是角色从小孩转变为移工,因为受雇于人而不得不接受种种苛刻对待,大部分的他们都逃不出去,而造就了新的社会问题。我想这部电影的出现,对新加坡而言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当代社会写照。

《重返天堂之城》(Nakorn-Sawan)/ 泰国、德国(Puangsoi AKSORNSAWANG)

我认为这是本届奈派克奖九部入选影片中,最难评选好坏的作品,就像一首诗句,我们能从每段文字当中撷取情感,或投射内心感受,但对于语句大胆的排列与组成,每个人的解读便可能产生歧异与喜恶,而它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电影是一封送给母亲的回忆信,使用大量的记忆影像与对话纪实,舍弃传统叙事手法,碎片化地虚实拼凑,颇具实验性质,在漫着水光的昭披耶河上,汩汩流露出对母亲的缅怀与思绪。

我开始回想自己对于重要他人与事件的记忆,那些片刻成永恒的对话,或足以记上一辈子的细微表情,几乎都像玻璃球中的亮粉,一经摇晃便乱七八糟地闪烁,那些情感与成长遗留下的渣滓,确实是断片而非井然的,因此电影可理解的刻意切割,似乎也不全然无理。只是导演这样难以与观众沟通的拍摄手法,一方面是创意展现,另一方面可能会使人难以代入。他与母亲的确有着很动人的故事,然影像呈现的方式应有更好的选择。

净化万事屋》(Room Laundering)/ 日本(片桐健滋)

如果你喜欢看日剧,那么应该也会喜欢这部电影。从凶宅题材切入,却非常轻松诙谐。因法律规定必须告知房客入住的是凶宅,于是出现一批专以入住凶宅维生的产业链。像有趣的英文片名《Room Laundering》,故事主角便是一个具有阴阳眼、以「洗屋」为职业的女孩,她入住多间房子,不经意与鬼魂产生互动,其中包括自杀、冤死或意外身亡的逝者,祂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与悔恨。

电影想说的是关心周遭的人,冷漠才是最大凶器,也一再强调「真正可怕的是活着的人」。对于人性的反思,以超现实手法包装生死交会,不但不吓人,看完后反倒使人温暖。

只是与《老大人》的问题相似,电视感过重,导致有种在看简短版日剧的错觉,也因受篇幅限制,个别灵魂的刻画有限,又在该结束之处没有作结,而是选择不必要地交代完每位角色的后续才结束,用力制造刻意的圆满,有些可惜。

《女高校生死了以后》(After My Death)/ 南韩(金宜奭)

这是韩国戏剧经常处理的题材──校园霸凌,但叙事手法就优秀得多。故事描述一位女高中生的自杀,顿时将她生前最要好的同学推至舆论最前线,她们的关系究竟是仇敌、朋友抑或恋人?

不只探讨校园霸凌,也将同侪、家长与学校三个当事方的角色纳入讨论,只是我们看见的,似乎只是不断卸责、报复与找寻代罪羔羊,南韩电影一向犀利批判社会现实,这部作品也不例外。

值得一提的是,本部电影的女主角,同时也是新人的全汝彬,在当中表现非常亮眼,将角色复杂性与疏离感诠释到位,她也甫获今年釜山影展年度新进女演员奖,未来发展可期。

电影结构工整、完成度高,趣味性相较就弱了些,也和《净化万事屋》一样有着在该结束时没有结束的缺失,不过氛围营造得当,以新锐男导演的视角,能够这样细腻描绘女性相爱相杀的微妙情愫,相当令人惊艳。

《那些我们想像的爱情》(With All My Hypothalamus)/ 菲律宾(Dwein BALTAZAR)

复古到使人眼睛一亮的作品,片名取作《With All My Hypothalamus》亦饶富趣味。Hypothalamus是下视丘,也是管理人类性欲、饥饿和口渴等生理功能的地方,电影的主题便呈现不同种如本能般的爱情模样,以男性主体为出发,并用同一位充满魅力与韵味的女性,作为电影中四位男主角的幻想投射,刻画出男性对于女性压抑不住的欲望与想像。

爱情的力量使人敬畏,不但胜过物质金钱,还让人甘愿智商倒退,正所谓「当局者甜蜜,旁观者叹气」的爱恋场景,我想我们应该都不陌生。而电影之所以有趣的原因,是因为它回归爱情本质,并用凝视、等待来电等方式具体化温柔盼望,也呈现不同人追求爱情、或置身爱情之中的千形百态。电影结尾可谓神来一笔,爱情的发芽与死亡,或一切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幻想,都尽在不言中。

暗魇迷宫》(In the Shadows)/ 英国、印度(Dipesh JAIN)

狭仄的房间中,一名男子盯着电脑荧幕中为数众多的监视器画面,享受着拥有上帝视角的偷窥快感,却在某天听见一墙之隔外的家暴争执声,男子仿佛失速般想找寻事件原委,然而寻遍各监视器画面与街角,却依然一无所获。其实他掉入自身的记忆暗处,在那段不愿回想起的成长回忆中,徒劳地卖力挣扎。

这几年引进台湾的印度电影,风格非常单一,几乎都是宝来坞式或赚人热泪的励志电影,但《暗魇迷宫》呈现出的印度风貌截然不同,或许也更贴近印度此时此刻的真实──暴力、父权、治安问题以及社会中占有巨大比例的贫穷族群,悲剧仍随时随地上演中。

电影的压抑调性,与镜头阴郁色调,呼应主角内心的困兽之斗,同样也借由不同时空的交错穿插,使剧情增添悬念。抹去灰尘的真相,是否能让人对自己曾经的伤痕产生救赎?我想电影仍是悲观的,而现实应也是如此。

综合评比:

演员 |《女高校生死了以后》《老大人》《柔情史》

剧本 |《柔情史》《幻土》《那些我们想像的爱情》

镜头 |《重返天堂之城》《女高校生死了以后》《幻土》

整体 |《幻土》《柔情史》《女高校生死了以后》

●彭绍宇:政大外交系学生,现为自由影评人,认为电影传达生活的本质,也是生命的延续,因为从电影得到许多,也希望介绍好电影给更多人。在各大媒体都曾发表文章,目前于ETtoday韩娱版开设专栏「彭绍宇看韩国」。看更多请至部落格【彭绍宇】

►更多【第55届金马奖】相关新闻

第55届金马奖颁奖典礼将于11/17 friDay影音线上独家全程直播,预约收看:https://bit.ly/2OnEbM2,也将于ETtoday App全程同步转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