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县市总体竞争力出炉 新竹市蝉联第一的4大理由
▲新竹市政府前喷水池去年8月启用后,获得市民广大回响。(图/新竹市政府提供)
在变化快速且不连续(Discontinuity)的现代化社会,人民的需求多样且多变,过去的治理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第一线面对人民需求、解决问题的地方政府,更是受到直接的冲击,因此,打造一个兼具弹性、调适与快速应变能力的小而强政府型态,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课题。
最近《远见》公布的「2018年县市总体竞争力调查」,人口44万、财政状况也不宽裕的新竹市,总体竞争力不只连续3年获得13县市都第1名,同时在全国竞争力排名仅次于台北市,名列第2,值得关注。
新竹市的总体竞争力为何可以在全国各县市中脱颖而出?有哪些治理经验值得其他县市借镜?美国学者David Osborne & Ted Gaebler提出政府也可以像企业一样有效率的概念,并且点出10项原则包括:掌舵而非操桨、社区自主、发挥竞争性、任务性、顾客导向、重视产出、企业性、预见性、市场导向、权力分散。
从这个角度去看,新竹市正进行一场台湾版的「新政府运动」(Reinventing Government),说明如下:
1. 重视城市纹理:透过梳理城市发展纹理,了解城市发展的属性,进而聚焦、选择急迫需要解决的课题,避免资源分散,并且积极争取资源,将发展的机会最大化,劣势最小化,打造「三高一低」(所得高、学历高、出生率高与平均年龄最低)的城市结构特性。
2. 组成专家会报:市府每周固定举行「重大工程会报」的重要性,在这个任务编组的机制当中,邀请许多景观设计师、建筑师直接与市府官僚系统对话,降低专家与公务员之间沟通、转译成本,同时,借由这个固定的会报,管控新竹市的重大建设。
3. 公私协力合作:依据财政部的资料,新竹市去年民间促参招商签约金额高达32亿元,排名非六都第1名,同时也与企业合作打造「儿童探索馆」,积极引进民间资源与创意,加快市政建设的脚步。
4. 启动未来计划:市府启动「2050城市愿景计划」,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以30年的发展为思考尺度,探讨城市未来的愿景,摆脱短期心态,做前瞻性的思考,让「创意」转变成「政策」引领城市发展。
新竹市的经验可归纳出几个新治理原则,「承认限制、突破限制,重视文官、引进专家,纸上规划、亲临现场,政府主导、吸引伙伴,着眼现在、预见未来」,总体而言,打造一个小而强的高效能政府,就是新竹市经验的核心价值。
●作者陈国晖,前智库研究人员。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本报保留删修权。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