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来花莲「捡回收助弱势」 神父刘一峰:想在台湾到最后一口气

▲刘一峰从没想过要放弃,反而说「很喜欢我们的工作,很有价值,很幸福。」(图/玉里天主堂授权提供,下同)

记者丁维瑀/采访报导

法籍神父刘一峰(Yves Moal)1966年坐船来到台湾服务,当时他才25岁,就情定这块土地,并深耕于花莲玉里天主堂,致力借由资源回收来帮助街友独力生活。这位神父从一句中文都不会讲,到现在连台语也很流利,长期帮助弱势族群的他如今已77岁,他说,「台湾就像是我的故乡,希望待在这,到最后一口气。」

刘一峰1941年8月5日出生,他25岁时坐了一个月的船先抵达基隆,后来再被派往花莲。他接受《ETtoday新闻云》采访时表示,他本来有一个叔叔也是想到亚洲服务,但后来因为战争关系丧生,当时刘一峰才10几岁,他的家人就告诉他,「也许有一天,你会代替你的叔叔,到亚洲去服务。」这句话仿佛成为一颗种子,始终放在他的心中

▲不管是年轻的、年迈的,身心有无残疾, 刘一峰都欣然接受他们,鼓励他们成为独立的个体

长大后,种子在心中发芽了,刘一峰要到国外当神父前,被院长询问想到哪个国家,「我回答,我想到台湾去。」原来是刘一峰早就对台湾很有兴趣,「那时候我看了一些关于台湾的报导、文章当地民族、文化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

刘一峰回忆,他当时坐船先抵达基隆,但刚到台湾,完全不会讲中文,他就前往新竹的语言中心底子打好,学了2年,透过看书、写字对话,逐渐掌握中文的要领,被派往花莲后,发现当地人常讲闽南语,他也进一步学习,并深入部落,了解当地的民情。他笑说,过程有辛苦的地方,「但也很有趣,可以了解每个民族的经历与思想。」

在这位神父的眼中,他始终能看见被主流社会所抛弃的每个人,包括街友、更生人、弱势家庭、身心障碍者等,刘一峰除了是玉里天主堂的神父,也管理安德启智中心、怡峰园、二手书店等单位,接纳每个带有伤痕的人,让玉里镇成为「没有游民」的所在。

最早开始,刘一峰注意到当时政府的政策开始重视环保,他也配合相关条款,落实资源回收,并借由这个工作帮助有需求的人,「赚的钱,就捐给慈善机构,像是安德启智中心等。」如今,团体越做越大,已经有50多名人员一起从事资源回收,大家一起吃饭、工作,整理宝特瓶玻璃等,太阳下山后,没有地方住的,就歇息在神父提供的宿舍

教堂旁边有一处庭院,摆放着资源回收的物品

教堂的资源回收场,开创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机会。刘一峰说,回收,是为了保护大家的地球,也保护了那些整理物品的人们,「他们有在工作,每个月就会给他们5000到9000块。如果是比较不会用钱的,我们就先保管起来,等他们有需求的时候就给他们,维持住他们的生活开销。」

刘一峰身边有着各式各样的人,他形容,有些人从监狱出来后,不容易找工作,就来做资源回收,也有中风、酗酒、吸毒过的人,试图找一个重生的机会,「透过团体生活,不断鼓励他们,希望他们离开以前不太好的习惯。」在神父与教友陪伴下,很多过往不被看好的族群,已经有了正常的生活,甚至找到更好的工作,还会自己开着货车,到部落、街上去帮忙弱势族群。

▲神父探视病人们,同时,也祈祷耶稣能一同看顾、安慰院中的所有病患

每天早晨5时半,刘一峰就起床准备工作,他还笑说,「这个时间没有很早啦。」他先前为高龄长辈、智能不足者所创建的「怡峰园」,目前外部装修已经完成,剩下内部的一些设备,预计今年9月可以落成,部分安德启智中心的人员,之后也会搬到怡峰园里,享有更大的空间,「我会继续做,做到不能做为止。」

▲刘一峰积极寻找土地,要让所有人都有个「家」。

总是心系着别人,谈到自己也迈入77岁时,刘一峰说,他其实也不能预测未来,目前就是继续努力,鼓励所有曾在阴影中的人,「我会不会突然老人痴呆?之后也很难说。但我在这边50多年了,台湾就像真正的故乡,这是神安排给我的使命、工作,我的梦想是留在这里,直到最后一口气。我觉得,我们的未来,属于神,就交由祂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