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死刑犯拚非常上訴 鄭銘謙:連續、無差別殺人仍請檢求處死刑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员会今就宪法法庭宣告死刑限缩适用,请相关机关到会报告。法务部长郑铭谦表示,9月30日已将37件死刑案件卷全数检送最高检察署,最高检将严格审核是否有宪法法庭所指示的实体及程序瑕疵,检察总长将尽速决定是否提起非常上诉。

在宪法法庭「实质废死」后,法务部研拟将无期徒刑假释门槛层级化,严惩重大犯罪。2024年宪判字8号判决提及对于故意杀人就个案犯罪情节综合判断犯罪动机、手段及结果,若无法科处死刑,则检讨于死刑以外另定提高假释门槛的「特殊无期徒刑」或「更长期有期徒刑」。

假释制度规范在刑法第77条,法务部将研议层级化区分假释门槛。

郑铭谦表示,目前37名人犯在判决确定前,均依法院裁定合法羁押,羁押期间符合刑事诉讼法及刑事妥速审判法规定,于判决定谳后,依监狱行刑法规定收容,宪法法庭虽认为37名人犯对于具体个案主张有违反宪法保障生命权之意旨,检察总长得依职权或各该声请人请求,提起非常上诉,但在最高法院未撤销原确定判决前,37人仍依法收容,没有释放的问题。

郑铭谦也表示,当检察总长提起非常上诉时,将建议法院于撤销死刑确定判决时应裁定羁押,这37名人犯都历经法院多次审理,事证明确,就算因宪法法庭判决意旨而须重启审理程序,也要确保后续审理及执行;为避免释放后人犯逃匿,法务部将促请最高检察署具体建议最高法院于撤销死刑确定判决时,若未同时自为判决,而将案件撤销发回更审时,各法院应启动羁押程序。

虽然宪法法庭「实质废死」,法务部仍要求检察官对于重大暴力犯罪应严谨搜证、加强论告,审酌个案犯罪情节,若属于可能判处死刑的重大暴力犯罪,应依宪法判决意旨,审酌犯罪动机是否出于蓄意连续杀人或无差别杀人,犯罪手段是否以极端凌虐或同时造成多人死亡方式,犯罪结果是否对老弱妇孺为之等综合判断,必要时仍会向法院具体求处死刑,以吓阻暴力犯罪。

郑铭谦表示,虽然宪法法庭宣告死刑制度合宪,但对判处及执行死刑附加实体及程序上的限制,法务部基于依法行政,尊重宪法判决结果;宪法法庭判决宣告前,已筹组应变小组,研议各种判决结果可能,判决宣告后,立即启动相关应变机制,并检视主管相关法规,将持续落实严惩暴力犯罪、保护犯罪被害人的工作,以求人权保障及社会正义。

法务部长郑铭谦表示,在最高法院未撤销原确定判决前,37人仍依法收容,没有释放的问题。记者王宏舜/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