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男4年前健檢血脂過高不理 打球時突發病竟揪出血栓

黄群耀说,癌症如今已逐步慢性病化,大多癌友的直接死因并非是癌症本身,更多因为心肌梗塞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导致,若血管内血脂浓度过高,会导致血管病粥状硬化。记者邹尚谦/摄影

根据卫福部国健署2018至2022年国民营养健康调查显示,20岁以上国人高血脂盛行率高达4成,却仅有2成寻求医疗协助。医师表示,高血脂初期症状不明显且无法自行测量,民众难以自我发现与控制,可能从20岁就开始累积、中年发病。

40岁的陈先生在四年前公司健检时发现血脂过高,当时不以为意,又因为没有不适症状,因此未寻求医疗协助。陈先生说,因为本身有打棒球的习惯,觉得有长期运动,相对健康,但去年在打球跑垒时,喉咙突发疼痛,一度感到胸闷,认为苗头不对才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才发现体内已有血栓,紧急装了2个心脏支架才改善。

国健署慢病防治组科长钟远芳表示,三高中的「高血脂」难以自我监测, 20岁以上国人的高血脂盛行率高达40%,但仅25%有自觉,即使在健检报告中出现红字,大多不会进一步了解及处置。

台湾心肌梗塞学会理事长、北医附医心脏内科主治医师黄群耀表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对健康危害甚广,高血压会损害动脉,导致动脉阻塞,并阻止血液流向心肌而引发心脏病;糖尿病则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癌症如今已逐步慢性病化。」黄群耀说,大多癌友的直接死因并非是癌症本身,更多因为心肌梗塞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导致;若血管内血脂浓度过高,会导致血管病粥状硬化,血管一旦狭窄就有可能造成胸闷;另外若是出现剥落,就有可能产生血栓;在5至10分钟内就会出现胸闷、不舒服,若发生心肌梗塞5分钟内急救可能都来不及。

黄群耀表示,不少高血脂患者都是生活、饮食习惯导致,从20至30岁开始累积,在中年可能就开始发病。而国内心肌梗塞好发年龄,大致有两波,第一波为40至50岁,以男性为主;第二波为70岁以上男性与停经女性。

黄群耀分享临床案例,有位70岁的大老板,本身有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某天正要去打高尔夫球路上,突然感到右肩很酸;还好他相当警觉,赶紧到医院检查,照心电图才发现是「右冠状动脉血管血栓」,且全部塞住,险些危及性命,紧急使用溶栓药物后才稳定病情,救回一命。

国健署提醒,平时可透过健检了解血脂数值,若突然出现左边胸前感觉疼痛或紧缩,喘不过气、冒冷汗、呼吸困难,有头重脚轻的感觉等疑似心肌梗塞症状,尤其是有三高或心血管病史民众,更要注意,务必要拨打119及时就医。

●血脂正常值

总胆固醇<200 mg/dl

三酸甘油脂<150 mg/d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0 mg/d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40 mg/dl;女性>50 mg/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