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校联合教学体验盐画乐趣 童年好「盐」色任挥洒

南大附小、七股龙山东山吉贝耍、麻豆港尾等4所小学共同参与盐画创作过程孩子们没想到连日常吃的盐能成为画画颜料感觉非常新鲜,也乐在其中。(庄曜聪摄)

南大附小、七股龙山、东山吉贝耍、麻豆港尾等4所小学共同参与盐画创作过程,孩子们没想到连日常吃的盐能成为画画的颜料,感觉非常新鲜,也乐在其中。(庄曜聪摄)

日常吃的盐巴也能用来画画?南大附小、七股龙山、东山吉贝耍、麻豆港尾等4所国小共同参与盐画创作课程,孩子们将红蓝黄3原色构图晕染之后,再撒上粗盐创作,每个人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让众人直呼好有趣。

配合台南大学教育学院大学社会责任计划,4所小学学童之前到北门井仔盐田了解晒盐过程,明白了天日盐的由来,这次重新聚首再一起体验盐画乐趣,南大附小艺术人文领域老师杨智钦表示,盐画的原理就是使用红黄蓝三原色水彩混色,借由颜色互染就能产生缤纷的色彩,然后涂在画纸上,再用吸管轻轻吹开颜料制造晕染效果,最后撒上盐巴使颜料呈现雪花状。

南大附小的李羿萱说,由于盐巴有吸水的作用,会让画纸上的颜料像是在跳舞一样,非常有趣,港尾国小的庄钧翔说,各种颜色重叠在一起后马上变成另外一种颜色,好像在变魔术一样,而且平常吃下肚子的盐竟然可以拿来画画,真的很神奇。

除了盐画,身为东道主的南大附小还安排小创客及人文走读等课程,让学生透过吸管及橡皮筋DIY制作弹力球,并对台南孔子庙的太尊地方法院猫道留下深刻印象,还品状元粿和日式泡芙,为4校校际交流画上完美句点

南大附小校长许志庭表示,南大USR计划支援偏乡共学,透过一系列的盐主题课程,让户外教育融入艺术与人文领域课程,扩大学习成效,并整合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