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不能取代实体教学!教团吁:课堂使用须注意平衡
全国教师工会总联合会理事长侯俊良。(本报资料照)
人工智慧浪潮席卷全球,生成式AI技术也直接介入教学领域,教育部为此已在暑假颁布「中小学数位教学指引3.0」,指引如何在课堂使用这项最新科技,业者也闻到商机,不断推出相应教科新介面。但教团认为,在教学现场,科技只是协助工具,无法替代实体教学,且学生在学习上的人际互动更不能被机器取代,使用上还是必须要注意平衡。
教育部在8月公布的「中小学数位教学指引3.0」当中,教育部长郑英耀特别在序言提到,这是延续1.0及2.0版的「基础、普遍与实用的工具书」,支持教师规画与实施数位教学, 3.0版新增「教育部因材网」AI学习伙伴的简介,以及AI使用风险的注意事项,并提出了AI辅助教学的原则。
全国教师工会总联合会理事长侯俊良表示,最新版本的指引3.0,主要是提出规范,让老师在使用数位化教学工具时,如何融入各科教学,以及如何避免碰触到资讯伦理的争议。
侯俊良提到,但自疫情以来,尤其在学校端,大家都能充分感受到,科技只能在课堂上扮演协助的角色,无法取代实体教学,因此生成式AI能否与课程结合,还是得尊重老师的判断与处理。
至于业者发现这股商机,不断推陈出新AI教学产品,侯俊良指出,不只是科技业者,甚至补教业也同样发现AI教科市场,但科技并非无所不能,还是有其局限性,且教育部也只是提出规范,没有强制执行,因此重点还是呼吁将教学主导权回归教师,让老师有时间了解是否能以AI进行教学,而非一昧推动到底。
论及AI铺天盖地袭来,所有学习都能使用人工智慧进行,教育圈与不少家长均感到忧心,认为中小学学童科技素养不足,如今却把生成式AI直接导入教育端,是否合适,以及孩子最后是否会被科技控制?侯俊良说,课堂常会采取分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进行人际互动,但如果所有学习环节都透过机器安排,便会失去学习与社会对话的能力,呼吁还是要平衡,不能全仰赖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