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国珠/无财可理的年代
文/敖国珠
大家都知道,「人不理财、财不理我」,但是现在对很多人来说,不是不理财,而是没财可理。物价高涨、薪水倒退,应付生活都不够了,那还有多余的钱可以储蓄或投资。对于刚毕业的社会新鲜人来说,只求快点找到工作,更不敢奢望薪水。只是钱不够用,是老板薪水给得太少?还是自己没有把有限的钱规划好呢?
我是在大学毕业工作赚钱了,才开始注意存款利率,记得很清楚,当时定存利息有8%,活存利率也有4-5%,相较于现在的1%都不到,有如天壤之别。高利率的年代,理财不需要太复杂,因为钱存在银行或邮局,安全又有利息拿,除了股票冲上万点,带动股市投资热潮外,一般家庭如果累积了点钱,不是买房子就是买地,基金、债券,对市井小民而言,大多没听过,连买保险的人也不多。随着利率走低,以及金融市场的开放,投资管道变多、变灵活了,月光族却也成正比的出现,钱到那儿去了呢?我最早的理财方法是最普通的三三三法则,就是把薪水分成三份:一份是自己的生活费、一份给父母、一份存起来。拿到薪水立刻分好,一个月能花的钱就这么多,非必要绝不动户头里的钱,可说是现在当红小资女理财术的前身。但是在物价涨幅早高于薪水增幅的现在,对很多上班族而言,生活费加房租恐怕就占去八成薪资,拿钱孝敬父母或存进银行,很多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政府没有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刺激经济发展,就创造不了高就业率、也拉高不了全民所得,这是台湾的现况,但是它不能是大家不作为的理由,因为,高利率的年代回不去了。台湾虽然安全度过九七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也挺过2008年的金融海啸,不过,元气没有完全恢复,欧债又起,加上政府拿不出对策,这波杀伤力还估不出底。无财可理的年代来了,有限的钱必须要「用」出最大的效益,要有正确的理财观念和自我鞭策的执行力,才做得到,而这样的认知,愈早具备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