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依萨昼蜓」从俄飞到中韩 1.1亿年单翅化石出土
住在城市的孩子们想看到蜻蜓不太容易。事实上,蜻蜓在地球上已经生活几亿年。最近大陆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在甘肃酒泉发现生活在1.1亿年前的远古蜻蜓「巴依萨昼蜓」化石。陆媒调侃,它们和现代蜻蜓的模样没啥差别,简直比韩剧《星星》的「都教授」400年不老童颜还牛。
1.1亿年前的蜻蜓,翅膀仍完好保存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硕士研究生郑大燃的桌上,摆放着各类动物化石。这些化石,都来自酒泉老玉门油田附近的一个地层中。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研究员张海春说,这次,巴依萨昼蜓化石是郑大燃他们在2010年前后采集到的,一共采集到30块左右。这些远古的蜻蜓化石,没有身体,只有翅膀有完整的翅膀,也有翅膀碎片。
为什么只有翅膀没有身体呢?张海春分析说,1.1亿年前,巴依萨昼蜓死后,落在湖泊里,它们的身体有可能很快就变成了鱼的美食,而翅膀剩了下来。
另外一种可能是,蜻蜓的身体特别容易腐烂,而翅膀比较坚硬,被火山灰掩埋后,变成了化石。「死亡后,蜻蜓的身体容易破碎分解,所以很多蜻蜓化石都只是『部分』。」张海春说。
它们和现代蜻蜓的模样基本一样
巴依萨昼蜓和现代的蜻蜓有什么区别?郑大燃说,如果用肉眼来看,其实没有什么区别,个头和现代蜻蜓也差不多。只是它们已经灭绝了。
「其实,我们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甘肃酒泉发现的化石,和辽宁西部的热河生物群都差不多的。」郑大燃说,这说明,酒泉的古生物生活年代和辽西热河生物群的生活年代差不多。
让专家们感到疑惑的是,辽西热河生物群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还有珍贵的带毛恐龙化石,而酒泉没有。「这也许是两地的环境不太一样。也许1.1亿年前,辽西的环境更好,生物种群就更丰富。」专家说。
张海春说,之前在俄罗斯曾经发现过2000多块巴依萨昼蜓化石,从地质年代来看,它们生活在1.2亿年前至1.15亿年前;另外,蒙古、南韩、北京也有发现。
「蒙古 、中韩的巴依萨昼蜓,生活年代都差不多,大约是1.1亿年前。」中科院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海春说,从现有的化石来看,巴依萨昼蜓在不断「搬家」,地盘不断扩大。
从目前资料分析,它们先从俄罗斯迁徙到蒙古,后来又迁徙到了中国和韩国。
时光倒流到1.1亿年前,古特提斯洋穿过大陆大部分地区,甘肃酒泉温度宜人,这里有清澈的湖泊,湖边生活着各种居民。盘旋在湖面的,就是巴依萨昼蜓。
它们曾经在地球上生活了1000万年左右。张海春说,蜻蜓在距今3亿年前后出现,到了中生代时期,蜻蜓们的「个头」也逐渐变大,成为当时空中的「霸主」。巴依萨昼蜓生活的时代,它们已经变成了一群体态轻盈的小昆虫,它们飞在湖面上,还会偷吃湖里的小动物。「它们一直是肉食动物,和恐龙曾经生活在同一个时期。」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它们的灭绝?「巴依萨昼蜓是怎么灭绝的?目前,我们也不清楚。」张海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