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车沦迷宫 民团吁设公车转运站

台北车站周边公车站位高达20处,动线复杂、停靠路线不一,有民间团体建议北市府规画北车公车转运站,集中站位方便民众找公车,更可降低公车路边停靠造成塞车问题。(本报资料照片)

台北车站为6铁共构交通枢纽,每天进出旅客约52万人次,不仅内部被戏称为「北车迷宫」,周边公车站位因多达20处,动线复杂、停靠路线不一,也让不少本地人、外国游客困惑,公民团体建议市府规画北车公车转运站,集中站位方便找公车,更可降低公车路边停靠造成塞车。北市交通局回应,将透过民众搭公车的电子票证数据,研究设立转运站可行性。

议员詹为元、赵怡翔、陈宥丞8日邀集交通局及民团,举办「台北车站建置市区公车转运站」公听会,讨论调整北车公车站牌及建立公车转运站,方便民众找路线搭乘,并减少公车在忠孝西路停靠造成壅塞。

台湾机车路权促进会理事罗宜表示,北车周边的公车站名都是「台北车站」,但北车那么大,要在哪下车、上车皆让人相当困惑,台北人都要花很多时间熟悉,更何况是外地旅客。

他说,每次在北车遇到外国人询问去某个地点要到哪搭公车,突然觉得自己也变「外国人」,根本不知道去哪搭,所以盼市府规画北车公车转运站,把所有北车周边公车路线集中。

行人零死亡推动联盟理事林伯勋认为,民众使用大众运具是在替政府解决私人运具衍生的交通问题,应该要让搭大众运具的民众有最大的方便性。

公运处表示,若取消既有公车站牌,恐影响忠孝西路南侧民众搭乘需求,也会增加乘客乘车时间及额外步行距离,1天约影响3.5万人次,也会因公车路线改变产生道路瓶颈。

阳明交通大学教授王晋元则是认为,公运处和民团诉求各说各话,建议市府可先统计北车周边公车电子票证数据,再讨论是否可调整路线设立转运站。

詹为元说,不必所有站牌都要集中到一处,市府政策须贴近当地情况,但交通局报告都是凭感觉,看不出有经模拟、运算;赵怡翔、陈宥丞表示,交通局不该拿理由搪塞,应拿出更多魄力和数据与公民团体对话,建议先评估转运站可行性及效益。

交通局副局长叶梓铨回应,将邀集悠游卡公司、交工处、公运处共同研究,透过电子票证数据了解民众搭乘公车的起讫点,使用更多资料辅助,研究设置北车转运站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