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都更獎勵設騎樓比人行道多1.8倍 挨批違反人本精神

骑楼管理方式不一,图为骑楼被停机车。图/报系资料照

台北市政府修正都更容积奖励办法,若建商留设人行道,依实际留设面积给予奖励,若留设骑楼,容积奖励则增加至1.8倍,今年9月施行。但议员认为台北市现行人行道不足,市府却鼓励设骑楼,违背人本交通精神,日前在议会工务委员会提案要求废止,将送大会讨论。北市都更处表示,其实北市多雨,设骑楼对行人反而有利。

议员赵怡翔提案反对,且有多位议员连署。赵怡翔指出,过去市府是依实际留设面积,奖励骑楼或行人行走之地面道路的设立,但都更处突然在9月施行新办法,将设骑楼的容奖增加,鼓励建商优先选择设置骑楼,但这项修法,恐阻碍人行道设置,更会对行人安全、道路规画造成负面影响。

赵怡翔说,因气候因素,骑楼有利于行人,他并未反对设骑楼,但应该优先确保人行道足够,达到基本标准后再规画执行奖励设骑楼。

另外,他说,骑楼与人行道皆为行人使用空间,但管理方式不一,有的骑楼可以停车,有的不行,或是骑楼会被占用,无论从执法、交通规画、停放机车或市民一般使用习惯,差距甚远,相较之下,人行道则提供行人更安全且完整之用路环境。议员陈政忠也认为,修法应多思考,设骑楼、增设人行道或设通廊,请市府未来修法时纳入考量。

北市都更处长陈建华表示,当初推此案,认为骑楼是具特色「亭仔脚」,加上北市常常下暴雨,设骑楼可避雨遮阳,之前建商不愿意设骑楼,主因是不好设计,但为让行人有更舒适环境,才透过奖励鼓励建商盖骑楼,单纯是鼓励性质。且案子在都更审议过程中,对人行环境也会确保。

北市都发局长王玉芬指出,像在新加坡,是在公有人行道做通廊,上有顶盖,这是天气热、面对极端气候做法。骑楼因建商不太愿意做,但有必要设,先做退缩人行道,再做通廊、遮阳也鼓励,未来会在文字上再做讨论,她强调设骑楼并非全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