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崔雅娟》「是教育还是竞争?」─别让分数束缚你的青春

国教行动联盟26日举行「护囝仔、救台湾、终结教改之乱」活动,数百位家长及老师们拉着红布条、举标语,依序步行到立法院及行政院陈情。(刘宗龙摄)

有句话说,教育是脱贫的最佳途径,你认同吗?教育是每一个人这一生中的必经之路,然而你对教育的看法又是如何?是为自己学习的?是为了贡献社会?还是为了那一张闪亮亮的文凭?我相信许多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常听到「考的如何?」「考几分?」「读哪间学校?」「有没有前三名?」,很明显的透露出台湾这块土地的教育文化,仍然是围绕着文凭主义、竞争风气。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者T.Parsons曾指出学校是在为社会培养共同的价值与信念,以及适当的工作人才。在求学的道路上,学生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够在社会立足,并受到教师、父母、长辈与同侪的青睐称赞呢?看看,台湾有典型的普通班,也有美术资优班、音乐资优班、舞蹈资优班等等,在不同类型的班级里孩子们期待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学业第一名、美术作品特优、音乐气质最好、舞技高超,每一位学生都想要站在尖端望世界,但是这些称霸的头头永远都是数一数二的那几个人。也就代表,只有某几个学生前途是光明的,是有成就的,是好学生乖小孩。剩下的孩子直接被贴上「你是个鲁蛇/失败者」!

说来很悲哀,但我想这的确是许多人内心深处的感受,总是有个「我不如人」的念头,时间久了也变成理所当然的观念。而这些被社会贴上「失败者」的人就真的是个鲁蛇、失败者吗?远在偏乡缺乏教育资源的学童也是个鲁蛇吗?如果是,对孩子来说真的太不公平了,缺乏资源与分数,就使得孩子的未来被彻底否定。

在21世纪里,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都只在追求「名利」?换一个角度想,你的存在是为了要有名与利,你的人生需要有名与利才能活吗?这种观念,是教育体制下交出来的成绩单。为什么?

最大的问题出在,从过往至今,我们的大环境文化,都帮孩子灌输着「比」一字,与他人比较、竞争,胜者就有天使光环。回过头来问孩子,你的梦想是什么,孩子回答「老师,我不知道我的梦想是什么?」「老师,什么是梦想?」「老师,梦想能做什么?」「老师,我没有梦想」。看着我们教育下的产物,身为一位教师、一位家长,孩子的答案你们满意吗?

于1990年代起,台湾展开一连串的教育改革,其中在1994年4月10日由人本教育基金会所带领的四一?大游行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广大回响。并提出四项诉求分别为:落实小班小校、广设高中大学、推动教育现代化、制定教育基本法。这四大诉求在现在看来大多已施行,但是「落实小班小校」似乎不是很普及。绝大多数的家长还是倾向送孩子到名校就学,就以2002年新北市某国小新生入学来看,班级数高达18班,一班约35人,这可以看出,我们的社会风气依然是追寻着升学主义的脚步走。

教育改革推动至今,最明显的改变大慨是「体罚」这部分,确实从我们父母年代的「少一分打一下」到现今的零体罚。我们可以看见自古以来的教育文化就是以成绩为重,虽然是「零体罚」,但魔高一丈,教学现场实际上有「正向管教」方式来继续施压,压力与痛苦程度并不亚于体罚。举例说明,生字作业未交,教改前可能打手心,也可能罚写多几行;教改后,为了协助学生少一天的作业学习,直接现场再多练习几行。更极端的是,偷偷施行的体罚可能也还没禁绝。以我而言,自己也是教改下的一代,但印象很深在国小时,还是被打了19下。

推行教改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上层改下层没有动静,很快地只是流于形式上的改革与口号,影响基层教师最大的因素,其实是每一位学生的原生家庭,家长急切着求孩子的学业成绩,询问老师「作业怎么如此少?」「怎么没考试?」「老师教得不够深」,但对于孩子的「学习过程」一律不管,而法令政策的推动也急着逼迫现职教师去施行。身为一位基层教师实在左右为难,真正的改革必须是学校与家长走在同一条路上才有可能会成功。

2019年的夏天,正式启动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原订于民国107年实施,因课审会因素经由教育部评估后决定延后一年)。看着许多媒体报导家长们排队着帮孩子报名「素养班」来补素养,真令人心惊胆战。根据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总纲,「核心素养」强调学习不宜以学科知识及技能为限,而应关注学习与生活的结合,透过实践力行而彰显学习者的全人发展。事实上素养只是让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与生活结合,在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中能够产生「学习迁移」的能力。我相信十二年国教的推动,绝对不是要我们看见补教业更蓬勃发展。但,补教业欣欣向荣,竟然是我们看见的第一个「成果」!可见教改之路并非单靠法令推动在一朝一夕下即可见效,应花更多的精神去倾听基层的声音。

我不是说文凭绝对不重要,更不能果断地说分数没意义,但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看清楚,「你是谁?」「你想要的是什么?」选择了就努力的去做,不要后悔不要抱怨,即使过程中是辛苦的也要坚持,因为那是你所喜爱的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关韶文有句话「不要羡慕别人花开的早,要努力让自己花开的好。」现今面对与时俱进的挑战,要如何不与世界脱轨中保有自我的理想,我想这是年轻人最大的课题。也是教育者(父母、学校、教师、社会、政府)共同要深思的议题。

(作者为台北市立大学教育系研究生、国小教师、大九学堂第一届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