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我的孩子才小一,该放手吗?(崔雅娟)

台中丰原区翁子国小、岸里国小以及丰洲国小化身为铁马小英雄,闯关体验珍惜水资源活动。(翁子国小提供/王文吉台中传真)

又到了一年一度新生报到的时间了,相信很多爸爸妈妈既期待又紧张家中小宝贝准备要入学当小一新鲜人了。从幼儿园国民小学的确转化很大,从课业、日常生活打理、言行举止都是小朋友上小学后要开始学习会「自理」。此时很多父母又开始焦虑了「我的孩子会吗?」、「是不是要继续帮孩子打理一切」、「会听钟声吗?」、「会使用厕所吗?」、「功课是不是太多」、「在国小有吃饱有喝水吗?」、「我看请孩子的班导师协助好了」,这些是身为小一导师会遇到家长的一系列问题,每次遇到这些相关问题我总是笑笑的跟家长说:「请放心,没事的不用担心」,以下将我自己当小一班导所见的观点来与大家分享。

老师,请问你说要放手让孩子成长,那是要放到什么程度呢?是不是任何事情都对孩子说你长大了要自己负责任,爸爸妈妈我们不管了」,当然不是。所谓的「放手」是为了要营造孩子学习成长的机会。学习期间的过程免不了需要「家长、老师、同侪」的陪伴与关爱。小一入学时孩子都是满6足岁了,他们在幼儿园时期,老师们大多会觉得他们是大哥哥大姊姊了,更多时候他们会是幼儿园老师的小帮手,所以孩子上了小一后,父母更要提醒自己孩子又长大了,更不需要过于担心生活是否会打理好自己。

原则上小一的导师在孩子入学后会一一地把生活规矩再教一次,包含如厕、上下课钟声、用餐、上课规矩、礼貌、打扫、生活品德、同侪互动、基本小冲突的应对等等。很多时候,孩子比我们大人想像中来得聪明许多。当我们觉得孩子「应该不会」的同时,你却发现孩子自己默默完成了,还得意洋洋的跑来跟师长说:「我做好了,你看。」我都跟我们班的家长说,在生活规矩养成时期该放手就放手,孩子不可能一辈子黏在父母身旁。他会长大,有一天也是会离开父母身边,他们会有自己的一片天。若是家长怕东怕西把自家的孩子抓紧紧,什么都不能碰也不能做,更不让同学接触到自己的小孩,因为怕会受伤。每天提心吊胆不分上下课时间的狂call老师电话。

等到孩子年纪大一点,这样紧盯不放心的家长,往往会发现以下现象。第一,孩子会开始讨厌自己的父母,觉得很烦每天管我管得紧紧的而变得抗拒父母甚至叛逆;第二,您的孩子成为社会口中的「巨婴」、「妈宝」、「公主王子病」。您会希望自己孩子变成这样吗?

我们可以爱孩子也应该爱,但绝对不是「宠」或「溺」。「教育爱」一词大家都听过,很多人会把「教育爱」解读成只要不打骂,任由孩子所作所为。然后呢,再转回头骂教育改革,认为教育爱行不通还是打骂教育好。但这本来就是误解。真正的「教育爱」,是指爱孩子的「潜能」,以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也不应该因原生家庭的高低而送葬,身为父母、师长的我们不论社经地位的高与低,教养孩子必须适时地放手给孩子成长机会,同时在一旁协助孩子搭鹰架(引导、陪伴),并设身处地同理心的角度去了解观察孩子现阶段的想法,才能达到和谐共好的家庭、亲子教育。

在我的经验里,也发现有的家长走向另一极端。他们认为家长既然要在学校放手,孩子就应该要先学会所有一切,因此在家里就以权威方式来管教、训练孩子,甚至让小一孩子自行上放学来回共40分钟。这导致孩子在家中因家长的权威管教,使得他在行为、口语方面过于拘谨而不敢犯任何错误,也少有与父母交流,心中缺乏被关爱,没有归属感。而孩子来到学校非常开心,不受父母权威控制。但为了寻求那份被爱的感觉,学生却会不断地干扰课程进行寻求存在感,在下课10分钟又过于开心放松而经常闯祸打骂同学。在此同时,他还希望老师、同学都喜欢他所有在校的表现行为。我曾经问过孩子,在家中爸爸妈妈会跟你聊天吗?孩子说:「不会,我妈妈很凶,我不喜欢回家,想要在学校,学校有老师、同学。」甚至这孩子发生过放学没回家在校园周围逗留而认识新朋友却被霸凌,也幸好老师我有及时发现,而拯救了这孩子。

上述例子,我们体会到「生儿容易,养儿难」,不管是已婚有小孩或是未婚者,将来都有机会有自己的家庭与小孩,记得要会生也要会养,适时放手,让孩子飞翔找寻属于自己的青天,也不忘了陪伴与关爱,哪怕只是一句「今天在学校快乐吗?可以跟我分享吗?」都能够成为维系家庭、亲子情感最好的交流,这才是教育最初的真谛。(作者为台北市立大学教育系研究生、国小教师、大九学堂第一届学员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