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与张亚中教授商榷「两岸和平备忘录」的盲点(陈起疆)

国民党主席候选人张亚中承诺,若当选国民党主席,会与中国共产党进行两岸和平备忘录的对话协商,并表示「两岸和平协定搞定以后,台湾就有国际空间」。舆论质疑其论述近乎「两国论」,几可断定无法通过检验。(粘耿豪摄)

张亚中教授承诺,若当选国民党主席,会与中国共产党进行两岸和平备忘录的对话协商,并表示「两岸和平协定搞定以后,台湾就有国际空间」。然而,就张教授提出的立论基础与实质内容,近乎「两国论」,几可断定无法通过检验。

检视「创造两岸和平备忘录」九条条文,里面有不少待商榷之处。例如第二条「主权不分裂」,所谓「共同承诺不分裂整个中国的主权,并共同维护其主权及领土完整。」中国的主权既然不分裂,由两岸人民共有及共享,那么台湾与大陆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是联邦?是邦联?是类似欧盟的成员?还是1972年后,1990年统一前的德国,也就是「一个德意志,两个国家」(一德两国)?

如果是联邦,那么大陆与台湾就是这个联邦的两个邦,也就是「一国两邦」;如果是邦联,那么大陆与台湾就是这个邦联之中的两个国家,也就是「一邦联两国家」?如果是德国模式,则有可能被解读为「一德两国」,仍然是「两国论」(所谓「特殊国与国关系」)。如果是类似欧盟的成员,也就是「一联盟两国家」。除联邦外,其他三种模式─邦联模式、德国模式或欧盟模式,都将是两个国家,这跟李登辉的「两国论」有何不同?台湾与大陆怎么可能接受?

此外,第三条「治权平等分立」,所谓「宪政秩序主体」究竟为何?不就是国家吗?张教授的主张实质上仍是「两国论」。第五条「国际参与」,两岸与国际社会的第三方同时维持官方关系,在国际组织中共同出现,在外观上就是两个国家,如何能不意指整个中国之分裂?即使双方「共同合作,维护中华民族之整体利益」,也不可能消除「两国论」的印象。台湾与大陆都能接受吗?

第六条「推动融合」也有问题,何谓「在双方同意之领域成立共同体,共同推动两岸之融合?」成立共同体的领域是什么?两岸要融合成什么?张教授在这部分并未具体说明。至于第七条「互设代表处」,早在马英九政府时期两岸已开始讨论互设机构,谈了两年,但大陆顾虑甚多,故未成功。张教授何以断定,他来谈会比马英九更可能成功?

第八条「对统一后政治制度安排」问题更大。第一个质疑就是:两岸谈「和平」备忘录为何要包括两岸「统一后」的安排?难道双方在讨论和平备忘录时,已决定两岸要立即统一吗?第二个质疑,就是统一后的安排。大陆从1982年起就主张「一国两制」,张教授对中共「一国两制」的回应居然是「依据中山先生主张的『民有、民治、民享』的精神所设立的政治制度」。根据「民有、民治、民享」所设立的制度是什么?这个答复空泛飘渺,等于没有答复。

两岸和平是绝大多数人的期望,但是两岸和平并非一定要奠基于和平协议之上,马政府执政8年,虽未签和平协议,但两岸和平繁荣,为两岸隔海分治60年来所仅见。因为协议只是一纸文书,有当然很好,但国际谈判中有许多签了约又反悔或违背的实例,所以两岸和平真正靠的是长期的制度化互动所带来的基本互信、互谅,有了这些条件,和平协议自然水到渠成。

在两岸关系发展上,必须要有中道、稳定的力量,才能真正促进和平。国民党在马英九执政八年时期,推动两岸和解路线,建立了深厚基础,甚至举行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会晤的「马习会」,未来的主席应先抓稳这些重点,循序渐进,避免揠苗助长,才能稳健推动两岸和平工程。

此外,国民党作为最大在野党,又是创建中华民国的政党,未来的主席对于两岸关系的论述要合宪、合法、合乎民意、合于台湾地区人民整体利益,不在话下,但至少也要考量台、陆、美三方关系,才会有明确可行的两岸和平路径图,不能「漫步在云端」地说要亲自去北京谈两岸和平协定。何况国共两党去谈两岸和平协定,适当吗?

最后,对于两岸关系中最重要的外在因素美国而言,国民党的两岸政策必须要让美国不感到意外,而且不损及其在印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利益。美国于法、于理、于情不能阻挡两岸的和平发展,但美国有其对台湾的影响力,张亚中教授却都避谈这点,显然没有务实看待美国角色的考量。两岸关系千丝万缕,包括美国的国家利益,任何不考虑美国因素的两岸政策,就是不务实的两岸政策。

(作者为两岸研究学者)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