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落入失能!健保「急性后期照护」将扩大适用 石崇良曝规划
▲员郭医院家庭医学科主治医师郭亭亚(左)收治的居家医疗对象阿满姨(右2),向健保署长石崇良分享照护状况。(图/记者洪巧蓝摄)
记者洪巧蓝/彰化报导
健保署推动「急性后期照护(PAC)」帮助病人急性疾病后的功能回复,避免演变为失能。目前适用对象包含脑中风、创伤性神经损伤、脆弱性骨折、衰弱高龄等4种。因应高龄化社会来临,相关需求会越来越多,健保署长石崇良今(28)日表示,将研拟再扩大PAC适用范围,增加适应症,也应让接受PAC的时间弹性增加,最后则是要讨论后续和长照等服务的衔接,希望明年下半可以试办。石崇良今日赴彰化视察中部地区居家医疗等执行情况,特别到员郭医院了解该院执行急性后期照护(PAC)整合居家医疗。
员郭医院家庭医学科主治医师郭亭亚表示,PAC计划如同复健冲刺班,健保目前对象包含脑中风、创伤性神经损伤、脆弱性骨折、衰弱高龄等四类,依照程度不同,会有住院、日照、居家的PAC。其中住院者复健强度较高,若患者功能逐渐提升,也可以转换为居家模式,团队会每周到家中执行5~6次复健,让患者在自己熟悉的转境下得到照护,支援人们按照想要的方式生活。
▲员郭医院家庭医学科主治医师郭亭亚分享急性后期照护(PAC)。(图/记者洪巧蓝摄)
石崇良致词表示,国内长者约有15%为失能,另85%长者处于健康或者亚健康状态。然而从亚健康到步入失能的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分水岭,就是急性疾病发作之后可以恢复多少功能;长期失能与复原之间的关键就在于「黄金治疗期」投入了多少资源,也就是PAC。
石崇良以脑中风为例,在急性发作期有第一个黄金治疗时间要取出或者溶解血栓,然而急性期之后,还是有一些患者可能会落入失能,所以急性期稳定之后还有第二个黄金期,在后续3~6个月期间要进行不同程度复健介入和疾病控制。
石崇良指出,高龄化社会可能遭遇需要PAC的情形越来越多,可能像是一个败血症,就会让患者的功能急转直下。他透露,将进行PAC的检讨,第一是将适应症再扩大,第二则是使用PAC的时间,目前是以一个月为原则,也要讨论依照患者情况给予弹性调整,第三、PAC执行后的衔接,包含居家医疗或者长照机构等。石崇良表示,相关检讨预计明年上半完成,下半年就有可能以试办计划的方式执行,隔年再搭配预算扩大办理。
郭亭亚也分享,员郭医院提出「急性后期照护与在宅医疗整合照护创新方案」,帮助PAC患者衔接后续在宅医疗;另一方面,居家医疗个案若因急症造成衰弱或功能下降,可衔接急性后期照护团队,在家中以高频率的复健,协助个案重拾独立生活能力。
▲健保署长石崇良赴中部视察,员郭医院居家医疗团队「员自宅」分享执行状况。(图/记者洪巧蓝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