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流鼻水非新冠肺炎 黄绿色鼻涕是1疾病警讯

新冠肺炎和慢性鼻窦炎虽然有类似的症状,但医师指出,有几个症状差异可供自我检视。(王堂权医师提供)

慢性鼻窦炎容易导致鼻腔鼻窦黏膜组织增生、出现鼻息肉,拖延治疗恐影响生活。(王堂权医师提供)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台,许多人一旦出现流鼻水、鼻塞、嗅觉异常等症状,经常担心自己是否染疫了。医师指出,国内慢性鼻窦炎盛行率高,这些长期有鼻部症状的人,在疫情下很容易造成误解;如已排除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性,且症状超过2周仍不见好转,可能是合并鼻息肉问题,建议赴耳鼻喉科安排进一步检查。

中国医药大学新竹附设医院耳鼻喉科暨听语中心主任王堂权观察到,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侵扰,民众对于流鼻水、鼻塞、嗅觉或味觉异常等症状都已有高度警戒,但病人出现2种极端现象,一种是即便快筛阴性仍遭受旁人侧目,因而主动安排检查,另一种是担心被感染而抗拒就医。

王堂权说明慢性鼻窦炎成因,人体共有4对鼻窦,可以想像成一条条水沟,分布在眼睛和鼻子附近;由于有些地方开口较狭窄,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时,黏膜发炎会肿胀,使得水沟开口堵塞,水沟里的分泌物排不出来,不断累积就会引发细菌滋生及感染,当感染持续3个月以上,身体本身修复能力无法缓解,就成为慢性鼻窦炎。

新冠肺炎和慢性鼻窦炎虽然有类似的症状,但有几个症状差异可供自我检视。王堂权指出,慢性鼻窦炎的鼻涕黏稠、呈黄绿色,且容易有鼻涕逆流,咳嗽有黄痰、容易夜咳;新冠肺炎症状则以鼻水、干咳为主。另外,慢性鼻窦炎也可能导致中耳炎、脸部肿胀闷痛(颧骨、额头和鼻梁处)、呼吸有异味等症状。

王堂权指出,慢性鼻窦炎容易导致鼻腔鼻窦黏膜组织增生、出现鼻息肉,使病况加剧,如果拖延治疗更会影响生活;近年有大数据研究显示,慢性鼻窦炎可能跟睡眠障碍、睡眠呼吸中止症、忧郁焦虑、心血管疾病或脑中风、慢性中耳炎等有关,甚至会导致听力受损。

王堂权分享,最近收治一名40岁音乐录音师,原本可精确地听到8000赫兹(Hz)以上的音频,罹患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后,影响耳咽管的功能及中耳的压力调节,并发中耳炎,导致嗅觉和听觉双双受损,严重影响生活与工作。由于患者是「靠耳朵吃饭」,很担心手术治疗效果如何,也害怕术后照顾不善引发更严重问题,因此决定使用新一代生物制剂,经过治疗后,鼻窦炎与鼻息肉症状获得明显改善,呼吸顺畅之外,听力也恢复到正常标准。

当常规药物治疗不尽理想时,功能性微创内视镜鼻窦手术是目前的标准治疗之一。如果将鼻窦通道比喻为沟渠,微创内视镜手术切除鼻息肉就像疏濬工程一样,畅通后有机会改善及恢复鼻窦的正常功能,如进阶使用3D内视镜导航手术,可以更精准去除病灶以及重建鼻腔鼻窦的功能。

但有国外研究显示,针对严重或顽固型的慢性鼻窦炎,逾3成的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患者,术后半年内有可能再复发鼻息肉,且症状随时间增长而变严重,也可能需要再次手术。

王堂权表示,这类患者可能属于跟免疫系统密切相关的「第二型免疫反应」发炎体质,相较一般患者,有较高的鼻息肉复发风险,除了手术治疗,可能还需搭配类固醇鼻喷剂或口服药物治疗,目前也有新型的生物制剂,可以精准调控发炎物质,缩小鼻息肉体积、改善鼻腔阻塞与嗅觉丧失等症状,并减少7成复发与需反复手术的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