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线‧上-政策与房市,互释正反讯号
房市近两年来实际运作,传达政策成效未竟全功的意涵,因为迄今只有量缩,价格依然挺立。图/本报资料照片
政府连续祭出限购令、土建融降低并限期开发、两税合一、以及囤房税等打房政府,对价格飙涨的房市,释出过热的讯号。相对地,房市近两年来的实际运作,也对政策释出讯号,传达政策成效未竟全功的意涵,因为迄今只有量缩,价格依然挺立。
从金融角度来看,当景气过热、或是通膨高涨时,央行通常会采取标售国债,收回部分市场资金,释出需要降温的第一个讯号,一旦无效,则会采取调升贴现利率的第二个手段,并进入持续调涨、观察的阶段,如果仍然无功而返,我国的最强手段存款准备率,才会压轴登场。
如就政策讯号与房市目前的表现来看,显然只到了调控、观察的循环期,因为政策关心的焦点是房价过高,导致年青人,甚至一般家庭已达难以购屋的境地。
众所周知,房地产是火车头产业,产业链涉及数十种行业的存活,如同国立屏东大学不动产经营学系教授杨宗宪所说的,政府当然知道房地产的重要性,不会想要打死它,打房的最终目的,只是要降温,以今年房市冷却之际,政策推出新青安贷款,就是一例。
至于政策对量价讯号的部分,从全国买卖移转栋数去年只有31.8万栋的三年来新低,今年估计也大概介于28万到30万间的低点,的确达到「量减」的政策效果,但针对买不起房的高房价问题,政策似乎是失败的,因为即使是二房或小三房,市区总价都已逾千万元了。
如以20年贷款总额1,000万元、年息2.4%试算,每月本息摊还金额需要52,504元,如拉长至30年,也要38,994元,即使新青安可延长至40年,每月也得摊本息32,428元,以目前青年月收入3万到5万元间推估,光是房贷的缴纳,早已超越理财专家建议的所得三分之一作为房贷金额,甚至吃掉所有月收入,那来可支配所得用以消费或储蓄,难怪青年不敢结婚生子。
只是房价居高不下,原因很多,包括土地成本高、人力成本高、物料缺,价也涨,如果建商没能调降既有的投资报酬率,房价恐怕是下不来的。因此,有一个问题就需要重新思考了,那就是,抑制房价是不是用错政策了?是否要多管齐下,针对土地和材料等建物成本着手,或是鼓励更多的地上权住宅,同时,政策敦促金融机构对地上权住宅的贷款成数,比照一般所有权住宅?甚至师法李登辉总统时代,由台糖提供土地,兴建低价的合宜宅,提高房屋供给量?
毕竟,现行创造供给量的所谓社会住宅,只是过度性质,不能达到住者有其屋的长久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