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追蹤/地緣政治浪潮 襲向電動車
地缘政治浪潮,袭向电动车。(美联社)
2020-2023年间,欧洲、美国对于电动车产业强调产业自主化与提升市场认知,政策核心是掌握关键技术、购买鼓励。对于中国大陆主要针对锂电池技术与成本优势进行限制,包括美国IRA、欧洲关键原料法案,对过度依赖单一来源国提出限制,同时美国透过锂电池国家蓝图、欧洲透过电池创新计划等,欲建立电池技术优势。鼓励远胜过管制,当时电动车并非地缘政治战场。
2023年底,随着大陆电动车境内市场疲弱,大陆电动车强调「出海」,比亚迪投入滚装船营运、大陆2023年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对全球进行电动车输出,欧洲、东南亚、中亚-中东是主力市场。2024年土耳其、美国、加拿大、欧洲以加征关税、总关税提升以阻挡大陆电动车进入的速度。
美国翻倍提高大陆进口电动车、锂电池关税。2024年9月13日公布法案,对大陆的301关税政策于2024年9月27日起执行,电动车关税增至100%、新能源汽车用的动力锂电池关税增至25%。
美国增加关税目的:一、电动车、锂电池、太阳能为美国发展清洁能源重要产业,其投资数千亿美元在清洁能源税收补贴,增加关税是宣示大陆「过剩产能」已威胁美国产业;二、贸易壁垒,美国针对大陆特定产业进行限制,持续美国产业/贸易保护主义理念,为美国车厂新能源转型争取时间。
欧洲对大陆进口电动车反补贴关税方面;2024年8月20日反补贴调查最终决定草案。欧盟反补贴关税目的是:一、保护欧洲制造业,关税是为反对不公平的价格竞争;二、减缓汽车工业板块移动速度,2020年至2023年9月欧洲电动车市场中,大陆电动车市占率由3.9%增至25%、欧洲电动车市占从68.9%降到59.9%;三、符合地缘政治,给予欧洲汽车产业喘息、迎头赶上的机会。
法国外贸银行亚太首席经济学家Alicia Garcia Herrero曾说:「电动车可能成为继半导体之后,下一个地缘政治战场」,电动车与半导体仍相当不同,电动车部分关键零组件(锂电池)、部分功能(感测辨识数据、车用软体、联网功能)可能会如同半导体以产地、技术管制来进行,如近期美国提出计划,禁止在美国道路上行驶搭载大陆技术的「联网车」,2027年开始禁止使用大陆软体,并于2030年起全面禁止各种硬体。
电动车仅是交通载具,整车主要仍以关税壁垒,保护自身产业与就业为目的。大陆透过第三国、第四国设厂规避,已大规模启动,东南亚(如泰国)、南美洲(如墨西哥、巴西)成为全球车厂布局热点,后续是否延伸出第三国政策省思或被欧美国家干预,这场电动车攻防方兴未艾,正影响全球供应链如何重新定位。
随着地缘议题笼罩,汽车业供应链正走向「分裂」,全球汽车市场,大陆占30%、其他市场占70%,车厂虽早就区分供应链,但随着地缘议题,大陆与非大陆通用部分,尤其涉及自动驾驶、ADAS、网通、锂电池等关键系统,为避免政策管制需要区分,以特斯拉为例,美国车款关键零组件多半美国当地生产,或由非大陆的第三国进口,大陆车款多半当地自产自用,是大陆欧美日合资车厂要正视的议题。
欧美车厂建立大陆与非大陆供应链,预测大陆车厂也会有此倾向,对我国业者来说,「与大陆距离远或近」的拿捏是重要课题。大陆境内车厂供应链已产生恶性竞争,然大陆车厂出海,在关键零组件需非大陆选择时,或欧美车厂正在建立非大陆供应链时,我国业者可留意相关商机。
我国做为电动车供应链重要成员,应对地缘政治下电动车供应链,业者也在进行布局,主要有三:一、愈贴近系统整合端,会伴随车厂的生产据点、所在国家进行移动(美国、墨西哥、德国);二、未贴近系统整合端,如初阶材料加工、零组件的角色,且运输成本又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因应市场需求提高时,会以扩充台湾产能为优先;三、基于新兴市场成长潜力、优惠政策而进行移动(越南、印度),或因其存在具有相当技术基础与历史的产业聚落,也是考量重点(泰国)。
随着多元布局,据点分散固然可分散风险,但对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也提高经营难度与挑战,可选择结合在地协力厂商,透过借力使力方式进行分散。(作者是资策会MIC产业顾问)
【未经MIC许可,不得转载与作其他用途使用】